“赵经理,您去年的销售提成,王坤只给了您一半,对吗?”林悦的话让赵芳愣了一下,随即红了眼眶。“王浩说我‘回款太慢’,扣了我40万提成,我去要,他说不服就滚。”她抹了抹眼泪,“我在基层跑了五年,每家医院的院长都认识我,就想靠业绩多赚点钱,给孩子在上海买个学区房,可在这儿,根本没公平可言。”
林悦递给她一份林氏健康事业部的招聘方案:“林氏要组建智慧医疗销售团队,主攻全国基层医院市场,我想请您当销售总监。薪资保底两万,提成比例比华创高5个点,而且承诺当月结算,不拖欠一分钱。另外,林氏会帮您解决上海的落户问题,孩子上学的事,我们行政部全力对接。”
赵芳的手紧紧攥着招聘方案,指节都泛白了。“林总,我……我担心自己做不好总监。”她虽然有资源,但从来没带过团队。“华信的张总愿意帮你,”林悦说,“他的销售团队有成熟的管理经验,会和你结对子。而且你手里的基层资源,正是林氏需要的,我们要做的不是卖设备,是真正帮基层医院解决问题,这和你的理念一致。”
三天内,林悦接连接触了三位核心人才,但挖角的消息还是在华创内部传开了。有人在员工群里说“林氏是来抢人的”,还有王坤的旧部造谣“林悦要掏空华创”,技术部和销售部的员工都有些人心惶惶。李姐急得找到林悦:“林总,现在大家都在传您要把骨干都带走,技术升级的项目都没人敢接手了。”
林悦立刻召开全体员工大会。她站在台上,身后的大屏幕上展示着陈工、陆晓、赵芳的个人发展计划,还有林氏与华创的合作协议。“今天我要澄清一个误会——林氏不是来‘挖角’的,是来‘搭台’的。”她的声音传遍整个会场,“陈工的团队会兼顾林氏数据中心和华创的安全升级;陆晓的算法专利,华创有优先使用权;赵芳的销售团队,会帮华创开拓更多基层市场。”
她顿了顿,举起手里的合作协议:“林氏将向华创注资2000万,用于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我们设立了‘华创实干基金’,只要你有能力、肯实干,薪资可以翻倍,项目奖金上不封顶。我要的不是华创的人才,是让华创的人才,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台下的议论声渐渐平息,陈工站起身:“我在华创待了八年,从来没人关心我的项目能不能落地。林总不仅重启了我的项目,还让我带团队,这不是挖角,是给我机会。而且我可以保证,华创的安全升级项目,我会亲自盯到底。”
陆晓和赵芳也相继发言,讲述了自己在王坤时期的遭遇和林氏给出的发展机会。当赵芳说到“林氏帮我解决落户,让我的孩子能在上海上学”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有年轻员工站起来问:“林总,我们这些普通员工,也有机会去林氏吗?”
“当然有。”林悦笑着说,“林氏和华创会建立人才交流机制,每年选拔10名优秀员工去苏婉研究院或林氏健康事业部轮岗,表现优秀的可以双向任职。我们要打造的不是‘林氏人才库’,是‘实干者联盟’,让每一个有能力的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
大会结束后,张教授的女儿给林悦发来一段视频。视频里,张教授坐在病床上,手里拿着陈工的项目方案:“悦如,你做得对。人才不是企业的私产,是行业的财富。华创的初心是培养实干者,现在林氏给他们更好的平台,这才是对初心的守护。”
一周后,陈工正式入职林氏数据中心,他带的团队里有5名华创的技术骨干,每天一半时间在林氏做数据中心建设,一半时间回华创做安全升级。陆晓在苏婉研究院的实验室里,已经牵头成立了“远程诊断算法优化小组”,华创的两名年轻算法工程师也加入了进来。
赵芳的销售团队进展最快,她带着林氏和华创的销售顾问,一周内就签下了15家基层医院的合作协议。安徽阜阳的一位院长特意给林悦打电话:“赵经理以前来,总说‘华创的设备好但回款压力大’,现在她带着林氏的资金支持来,我们不仅敢买设备,还敢升级系统,这才是真正的共赢。”
林悦去苏婉研究院看望陆晓时,看到他正和华创的工程师视频会议,讨论算法在华创设备上的适配问题。“林总,我们优化的算法已经在华创的新设备上测试成功了,诊断准确率提升了15%,文山州医院的医生都夸好用。”陆晓的脸上满是自豪,再也没有了当初的拘谨。
陈工的“医疗数据安全网关”项目也取得了突破,第一版测试系统在智慧新城的试点医院上线,数据泄露风险从原来的32%降到了0.1%。林悦去参观时,陈工正给基层医生做培训,他拿着自己的技术笔记,讲得绘声绘色,台下的医生们不时点头称赞。“林总,您看,这就是我想做的事。”陈工的眼里闪着光,“让基层医生用得放心,让患者的数据安全有保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