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供应链的尘埃刚落定,林悦的办公桌上就多了一份《华创核心人才盘点报告》。周凯的批注红得刺眼:“技术部陈工,深耕医疗数据加密十年,王坤时期项目被砍,薪资三年未涨;算法组陆晓,985硕士毕业两年,独立优化过三个核心模块,因拒绝帮周磊做假数据被边缘化;销售部赵芳,基层医院渠道覆盖率92%,去年提成被截留40%,正提交离职申请。”
林悦指尖划过“陈工”的名字,想起三天前修复文山州系统时,那个蹲在机房里连续工作12小时的身影——五十岁出头,鬓角斑白,手里的螺丝刀比年轻人还稳,系统恢复时他摸着服务器,眼里的光比指示灯还亮。“周凯,把这三个人的详细资料整理好,下午陪我见陈工。”她合上报告,“王坤留下的不仅是烂摊子,还有被埋没的实干者。林氏要做的不是‘挖角’,是给他们配一个能发光的舞台。”
陈工的办公室在华创技术部最角落,堆满了老旧的服务器零件和手写的技术笔记。看到林悦进来,他慌忙把桌上的泡面桶藏到桌下——为了等系统升级,他已经在公司住了三天。“林总,您找我?”他的工作服袖口磨出了毛边,手指上沾着洗不掉的焊锡痕迹。
“陈工,您当年主导的‘医疗数据安全网关’项目,我在苏婉研究院见过资料。”林悦拿起桌上的一本笔记,扉页上“技术为公”四个字力透纸背,“这个项目要是能落地,能让基层医院的数据安全等级提升三倍,为什么王坤会砍了它?”
陈工的喉结动了动,翻开笔记中间的一页,上面画着完整的架构图,却被红笔打了个叉。“王坤说‘安全不赚钱’,要我把加密模块简化,改成能兼容海外公司设备的版本。我不肯,他就把我调去做设备维护,这项目就烂在这了。”他的声音带着委屈,“我干这行三十年,就想做个能保护患者数据的东西,可在这儿,没机会。”
林悦从包里拿出一份《智慧新城医疗数据中心建设方案》,指着核心模块说:“林氏要在智慧新城建全国最大的区域医疗数据中心,需要一个像您这样懂安全、有情怀的技术带头人。我给您三个承诺:第一,‘医疗数据安全网关’项目重启,资金由苏婉研究院全额保障;第二,您担任数据中心技术总监,团队由您组建,薪资是现在的三倍;第三,项目成果以您的名字申请专利,林氏不占分毫。”
陈工的手颤抖着接过方案,指腹反复摩挲着“项目重启”四个字。“林总,我……我担心华创这边……”他不是不想走,而是在华创待了八年,放不下亲手搭建的技术团队。
“您放心,”林悦打断他,“数据中心项目会和华创深度合作,您带的团队里,华创的技术骨干可以双向任职,既参与林氏的大项目,也能兼顾华创的技术升级。我要的不是挖走华创的人才,是给实干者一个能实现价值的平台。”
离开陈工办公室时,周凯迎上来:“林总,算法组的陆晓找到了,他在楼梯间改代码呢,说机房的工位被王坤的亲戚占了。”林悦顺着周凯指的方向看去,一个戴黑框眼镜的年轻人正蹲在楼梯口,笔记本电脑放在膝盖上,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算法代码。
“这是你优化的‘远程诊断算法’?”林悦凑过去,看到代码里有一个她当年在华创用过的优化逻辑。陆晓吓了一跳,连忙站起来:“林总,我……我只是觉得原来的算法太繁琐,就试着改了改,没经过批准。”他的声音带着紧张,手里的代码本边缘都翻卷了。
“改得很好,比原来的效率提升了20%。”林悦接过他的代码本,上面记满了注释,还有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的优化思路,“你毕业于哈工大算法专业,为什么会来做设备调试?”
陆晓的头垂了下去:“王坤说我太年轻,不让我碰核心项目。我每个月工资才八千,房租就占了一半,想跳槽又没经验。”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招聘会门票,“我本来打算这周去林氏的招聘会试试,没想到能直接见到您。”
林悦笑了,从包里拿出苏婉研究院的录用通知书:“苏婉研究院的算法实验室缺一个骨干,我看你很合适。薪资一万五,五险一金按最高比例交,每年有两次去欧洲技术交流的机会,导师是欧联集团的首席算法工程师。另外,你优化的这个算法,我们会申请专利,发明人写你的名字。”
陆晓的眼睛亮了起来,却又有些犹豫:“林总,我在华创还有一个未完成的调试项目……”“我已经和李姐说好了,”周凯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们派技术人员帮你交接,你明天就能去苏婉研究院报到,实验室的工位都给你准备好了,配置比这里高十倍。”
搞定技术骨干,林悦马不停蹄地赶往销售部。销售经理赵芳刚从安徽阜阳的乡镇医院回来,晒得黝黑,手里抱着一摞医院的合作意向书。“林总,这是我跑了十家基层医院的成果,他们都愿意升级智慧医疗系统。”她的高跟鞋上沾着泥点,公文包里的笔记本记满了每家医院的需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