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他想起了小时候第一次接触篮球的场景。那是在小学三年级的体育课上,老师把篮球分给大家,让大家自由玩耍。当他第一次把篮球投进篮筐时,那种成就感让他无比着迷。从那以后,他就爱上了篮球,每天放学后都会抱着篮球去学校的操场练习。
那时候,家里的条件不太好,爸妈还是省吃俭用给他买了一个篮球。爸爸还特意在院子里装了一个简易的篮筐,用木板和铁圈做成的。每天晚上,爸爸都会陪着他练习,教他运球、传球、投篮。妈妈则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给他递水擦汗,看着他们父子俩在月光下玩耍。
有一次,他因为投篮总投不进,气得把篮球扔在地上,哭着说再也不打篮球了。爸爸没有骂他,而是捡起篮球,走到他身边,语重心长地说:“磊子,做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遇到困难就退缩,是永远不会成功的。篮球就像人生,有时候会遇到阻碍,但只要你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投进属于自己的进球。”
爸爸的话,他一直记在心里。从那以后,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没有想过放弃。他知道,篮球不仅是他的爱好,更是他的梦想,是他人生的方向。
汽车驶进了熟悉的小区,赵磊远远就看到家里的窗户亮着灯,温暖的灯光透过窗帘,洒在楼下的空地上。他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迫不及待地想要冲进家门,扑进爸妈的怀抱,尝尝妈妈做的红烧肉。
停好车,他抱着奖杯,快步跑上楼。刚走到门口,就听到家里传来爸妈的笑声。他抬手敲了敲门,门立刻就开了。妈妈站在门口,眼睛红红的,看到他,立刻伸出手抱住他:“我的儿子,你太棒了!”
赵磊回抱住妈妈,能闻到她身上熟悉的饭菜香味。“妈,我回来了。”他笑着说,把奖杯递到妈妈面前,“这是给你们的礼物。”
爸爸从妈妈身后走出来,拍了拍他的后背,眼眶也有些红:“好小子,没给爸妈丢脸。快进来,红烧肉都快凉了。”
走进屋里,餐桌上摆满了他爱吃的菜,红烧肉放在正中间,色泽红亮,香味扑鼻。赵磊放下奖杯,洗了洗手,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夹了一块红烧肉放进嘴里。肥而不腻,入口即化,还是小时候的味道。
“慢点吃,没人跟你抢。”妈妈笑着给他盛了一碗米饭,“多吃点,这几天训练肯定累坏了。”
“妈,你做的红烧肉太好吃了,比外面饭店的还好吃。”赵磊一边吃一边说,嘴里塞满了饭菜,含糊不清地说,“以后我每次赢了比赛,都要回来吃你做的红烧肉。”
爸爸笑着说:“没问题,只要你愿意回来,你妈天天给你做。”他拿起酒瓶,给自己倒了一杯酒,又给赵磊倒了一杯果汁,“来,儿子,为了你的冠军,干杯!”
“干杯!”赵磊举起杯子,和爸爸的酒杯碰了一下,果汁的清甜在嘴里散开,和红烧肉的香味混合在一起,格外美味。
吃完饭,赵磊坐在沙发上,和爸妈说起了比赛的细节。他说起自己最后那个三分球,说起队友们的配合,说起教练的指导。爸妈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打断他,问他比赛的时候有没有受伤,有没有吃饱饭。
“爸,妈,下个月还有一场全国性的比赛,到时候你们一定要去现场看我比赛。”赵磊看着爸妈说,眼神坚定,“我要拿更多的冠军,让你们为我骄傲。”
“好,我们一定去。”爸爸点点头,“不管你能不能赢,爸妈都会一直支持你。”
夜深了,爸妈都睡了。赵磊走到阳台上,看着窗外的月亮。月光依旧明亮,洒在小区的空地上,宁静而祥和。他想起了体育馆角落里的那个自己,想起了电话里爸妈的声音,想起了赛场上的拼搏。他知道,这个冠军只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里程碑,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他。
颁奖仪式的欢呼声像涨潮的海水,在体育馆穹顶反复冲撞,又带着金色的回响落下来。金色的聚光灯追着捧着奖杯的队伍移动,光束里的尘埃都看得一清二楚,记者的闪光灯比看台上的星星还要密集,每一次闪烁都让赵磊的眼睛泛起生理性的酸涩。他捧着奖杯的右手还在微微颤抖,不是因为累,是因为兴奋——指腹反复摩挲着奖杯底座刻着的“星火队”三个字,冰凉的金属触感透过皮肤渗进来,却让整个掌心都烫得发疼。
当队长周毅接过话筒,吼出“我们是冠军”的瞬间,赵磊感觉全身的力气都被抽走了,又在下一秒被巨大的狂喜填满。他和身边的队友王浩撞在一起,两个人抱得死死的,汗水顺着脖颈流进球衣,泪水混着汗水砸在胸前印着号码的队服上,晕开一个个深色的印记。王浩拍着他的后背喊:“赵磊!最后那个三分,你他妈是神吧!”声音嘶哑得像被砂纸磨过,那是整场比赛喊战术喊出来的。
可喧闹终究会像潮水般退去。队友们很快被教练、队医和赶来祝贺的亲友团团围住,有人递来冰镇矿泉水,瓶身的水珠沾在他的手腕上,凉丝丝的;有人拍着他的肩膀说“早就知道你能行”;还有几个相熟的记者挤过来,想让他说说最后那个绝杀球的感受。赵磊都只是笑着点头,嘴里说着“谢谢”“是队友配合得好”,心里却像被一团温热的棉花堵着——他现在不想接受采访,不想和任何人庆祝,只想找个安静的地方,把这个消息告诉家里的两个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