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着,将笔记本紧紧抱在怀里,仿佛那不是一本普通的记录册,而是承载着训练成效的重要载体。笔记本的封面已经有些磨损,边角处微微卷起,那是她长期翻阅、记录留下的痕迹。小陈转身走向自己的办公桌,浅粉色衬衫的衣角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摆动,黑色皮筋束起的马尾也晃了晃。她的办公桌就在监测室靠窗的位置,桌上整齐地摆放着一台笔记本电脑、一个银色的保温杯和几支不同颜色的笔,键盘旁还放着一个小巧的多肉盆栽,叶片饱满翠绿,为略显严肃的监测室增添了几分生机。
小陈坐下后,先将笔记本放在桌面上,小心翼翼地翻开,确认刚才记录的内容没有遗漏,然后打开电脑,手指在键盘上轻轻敲击,开始新建文档,准备整理训练调整计划。键盘敲击声清脆而有节奏,与她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工作旋律。
另一边,林砚重新走回操作台旁。他先是抬手揉了揉眉心,刚才长时间盯着屏幕分析数据,眼睛有些酸胀。随后,他伸手调整了一下显示屏的角度,让画面更加清晰,接着用鼠标点开了李涛的步态分析视频文件夹。视频里,李涛正在跑步机上跑步,步伐算不上特别稳健,尤其是左腿落地时,能明显看出膝关节有轻微的内扣动作。林砚将视频调至慢放模式,逐帧观察,眉头微微蹙起,右手食指无意识地在操作台上轻轻敲击着。
屏幕右侧的热力图随着视频的播放不断变化,红色区域在李涛膝关节内侧格外显眼,仿佛在无声地提醒着潜在的风险。林砚的目光紧紧锁定在那片红色区域上,越看越觉得问题不容忽视。他想起之前李涛反馈说偶尔会感觉膝关节内侧隐隐作痛,但当时没找到具体原因,现在结合热力图和慢放视频,终于理清了症结所在。“还好发现得及时,要是再拖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林砚低声自语,语气里带着几分庆幸,又有几分严肃。
窗外的阳光渐渐西斜,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地板上投下一道道细长的光影,随着时间的推移,光影缓缓向监测室深处移动,像是在无声地记录着时间的流逝。监测室里很安静,除了小陈键盘的敲击声、笔尖的沙沙声,就只剩下显示屏发出的轻微嗡鸣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没有丝毫杂乱,反而形成了一首专注而有序的旋律,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在工作氛围中。
“这个调整很必要。” 林砚突然开口,打破了短暂的沉默,他一边点头认可之前和小陈讨论的方案,一边伸手用鼠标将屏幕切换到热身流程文档。文档里详细记录了之前的热身动作,每个动作的名称、组数、时长都清晰明了。林砚的目光快速扫过文档内容,手指在鼠标上轻轻滑动,将弓步走、箭步蹲这两个动作的行标成了红色,“把这两个对膝关节压力大的动作暂时去掉,换成高抬腿走和髋关节环绕。”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高抬腿走的时候,要提醒李涛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大腿抬起的高度控制在与地面平行,速度不宜过快,保持平稳的节奏。髋关节环绕则需要他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叉腰,缓慢地将髋关节顺时针环绕 5 圈,再逆时针环绕 5 圈,动作要尽量缓慢、连贯,充分活动髋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每个动作做 2 组,每组 30 秒,组间休息 20 秒,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适应。”
小陈听到林砚的话,立刻停下手中的工作,抬头看向他,手里的笔再次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起来。她先在之前写的热身动作旁画了叉,然后写下新的动作名称,还特意用括号标注了动作要点,比如 “高抬腿走:膝盖不超脚尖,大腿与地面平行”“髋关节环绕:顺时针 5 圈 + 逆时针 5 圈,缓慢连贯”。写完后,她又轻声重复了一遍,确认自己没有记错:“林哥,高抬腿走和髋关节环绕,各 2 组,每组 30 秒,组间休息 20 秒,动作要点我也记下来了。”
“嗯,没错。” 林砚应了一声,目光又回到显示屏上,这次他打开的是放松环节的文档,“放松环节也得调整,之前的时长太短了,这次要延长 5 分钟,总共 15 分钟。重点用泡沫轴滚股四头肌和腘绳肌,滚股四头肌的时候,让李涛侧卧,将泡沫轴放在大腿前侧,缓慢地从膝盖上方滚动到腹股沟处,遇到酸痛点可以暂停 10 秒,再继续滚动,每侧滚 3 分钟。滚腘绳肌则需要他坐在泡沫轴上,双手撑在身后,双腿伸直,缓慢地前后移动身体,让泡沫轴在大腿后侧滚动,同样每侧 3 分钟。”
他喝了一口桌上的水,润了润嗓子,继续说道:“除了泡沫轴放松,还要配合静态拉伸。拉伸股四头肌时,李涛需要单腿站立,用同侧手抓住脚踝,将脚跟拉向臀部,保持膝盖垂直向下,不要向外撇,感受大腿前侧的拉伸感,每侧保持 30 秒,做 2 组。拉伸腘绳肌则让他坐在地上,双腿伸直,身体缓慢前倾,双手尽量去触碰脚尖,注意腰背不要弯曲,感受大腿后侧的拉伸,同样每侧 30 秒,2 组。这样一套放松流程下来,能确保肌肉完全放松,避免第二天出现僵硬,也能减少肌肉疲劳对后续训练的影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