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室的白色灯光均匀洒在浅灰色的地板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消毒水味,混合着器械散热时特有的微弱暖意。靠墙的金属置物架上,整齐摆放着不同型号的肌效贴、泡沫轴和心率监测仪,透明收纳盒里的电极片在灯光下泛着冷光。林砚站在操作台旁,深蓝色的运动速干衣袖口挽到小臂,露出腕间一块黑色运动手表,屏幕上跳动的数字还停留在刚才李涛测试时的心率峰值。他面前的显示屏占据了半面墙,左侧是李涛刚才在跑步机上运动的实时视频,右侧则是对应的步态分析热力图,红色、黄色、蓝色的色块像被精心调配过的颜料,在黑色的人体轮廓上晕染开来。
“你看这里,” 林砚伸出右手,指尖在屏幕上红色最密集的区域轻轻点了两下,指甲修剪得干净整齐,指腹因为常年操作仪器而带着一层薄茧,“之前我们复盘上周的训练数据时,只注意到股四头肌的肌电信号在运动后 30 分钟仍处于高活跃状态,判定是肌肉疲劳导致的发力不足。但现在结合动态热力图来看 ——” 他顿了顿,左手拉动屏幕下方的进度条,将画面切换到李涛左脚落地的瞬间,“你们看,他膝关节内侧的红色区域面积比右脚大了近三分之一,根据系统计算,这里的压力值比正常成年人的平均水平高 15%。”
小陈赶紧凑上前,眼睛紧紧盯着屏幕,手里的笔悬在笔记本上方。她今天穿了一件浅粉色的衬衫,领口别着一支银色的钢笔,头发用黑色皮筋束成低马尾,几缕碎发垂在脸颊旁。听到林砚的话,她下意识地咬了咬下唇,笔尖在纸上快速勾勒出简单的膝关节轮廓,在内侧标注上 “+15%” 的字样。“是因为他之前左腿小腿拉伤,恢复训练时不自觉地调整了发力方式吗?” 小陈的声音带着几分不确定,目光从笔记本上移开,看向林砚。
林砚点点头,伸手从操作台下方的抽屉里拿出一个白色文件夹,里面夹着李涛的训练档案。他翻开档案,指着其中一张肌电图报告说:“没错,三周前他左腿腓肠肌拉伤,虽然经过两周的康复训练已经基本愈合,但在后续的跑步训练中,他的左腿始终存在轻微的代偿动作 —— 落地时会刻意让膝关节内扣,以此减少小腿肌肉的受力。刚开始这种代偿不明显,但随着训练强度的增加,膝关节内侧的压力逐渐累积,就形成了现在热力图上的红色区域。” 他将档案摊开在操作台上,指尖在不同的报告页之间滑动,“这就是代偿动作带来的连锁反应,一开始只是局部的发力调整,时间长了就会引发其他部位的压力异常,如果不及时干预,很可能会导致膝关节滑膜炎或者半月板损伤。”
小陈一边听一边快速记录,笔尖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在安静的监测室里格外清晰。她的笔记本上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不同颜色的笔迹区分着不同的重点 —— 黑色记录数据,红色标注问题,蓝色则是暂时的疑问。“我记下来了,” 小陈停下笔,抬起头看向林砚,右手轻轻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那调整计划里,除了之前定好的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和直腿抬高训练,还得加上膝关节稳定性训练。你刚才说的单腿站立平衡练习,具体的动作要求是什么?比如站立时需要保持膝关节微屈还是完全伸直?”
“膝关节要保持 5° 左右的微屈,不能完全锁死,” 林砚走到房间另一侧的训练区,那里摆放着平衡垫、瑜伽球和步态训练板。他站上一块蓝色的平衡垫,左腿微微抬起,右腿支撑身体,双手自然垂在身体两侧,“站立时要注意保持骨盆中立位,眼睛平视前方,不要低头看脚。刚开始可以先让他在平地上练习,适应后再转移到平衡垫上,增加训练难度。每天 3 组,每组 40 秒,组间休息 1 分钟,训练过程中如果出现膝关节疼痛,要立即停止。” 他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身体保持着稳定的姿态,平衡垫只出现了轻微的晃动。
小陈快步走到训练区,认真观察着林砚的动作,手里的笔又开始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这次还加上了简单的动作示意图。“好的,平地上练习适应后过渡到平衡垫,每天 3 组 ×40 秒,组间休息 1 分钟,疼痛即停。” 她重复了一遍训练要求,确保自己没有记错,“对了林哥,训练前后的热身和放松是不是也要调整?之前的动态热身里有弓步走,这个动作需要膝关节弯曲到一定角度,现在他膝盖内侧压力大,继续做弓步走会不会加重负担?要不要换成更温和的高抬腿走?”
林砚从平衡垫上走下来,走到小陈身边,看着她笔记本上的疑问,脸上露出了赞许的表情。“这个问题提得很好,热身和放松的调整确实很重要。” 他伸手拿过小陈的笔记本,翻到记录热身流程的那一页,“之前的动态热身包含弓步走、侧弓步和后踢腿三个动作,其中弓步走在屈膝时,膝关节内侧会承受较大的压力,现在确实不适合李涛。换成高抬腿走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还要注意调整动作细节 —— 高抬腿时,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大腿抬起的高度控制在与地面平行即可,避免过度抬高导致膝关节过度伸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