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寒宫基地的“肺”,深藏在生活区核心模块下方第三层。这里没有观测中心的静谧,也没有量子实验室的极致低温,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潮湿的、带着浓郁植物清香和隐约电解臭氧味道的、属于生命本身的嗡鸣。巨大的透明管道纵横交错,里面流淌着翠绿的藻液;层层叠叠的垂直农场里,基因改良的作物在人造光照下欣欣向荣;而最核心的区域,则是数台庞大而复杂的“闭环环境控制与生命支持系统”(ECLSS)主机,它们日夜不休地将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重新转化为宝贵的氧气,维系着穹顶之下上千人每一次的呼吸。
这是人类在月球上构建的最精密的生态循环奇迹,是“钢铁脊梁”内部流淌的生命之血。
然而,奇迹的维系,往往系于毫发之间。
最先察觉到异常的是值夜班的生命支持工程师李瑾。在凌晨四点这个人体最疲惫的时刻,她面前主控制台上一个代表氧气输出纯度的指示灯,悄然从代表“最优”的绿色,跳变成了“轻微偏离”的淡黄色。
数值波动极其微小,几乎落在正常浮动范围内。可能是传感器瞬时误差,也可能是某个电解槽短暂的效率波动。李瑾揉了揉干涩的眼睛,按照规程标记了事件,增加了该区域传感器的数据采样频率,并没有立刻拉响警报。广寒宫的每一个系统都在高强度运行,轻微的波动司空见惯。
但半小时后,那个指示灯固执地变成了橙色。同时,关联的二氧化碳吸附剂饱和速率监测器也发出了效率轻微下降的提示。
“不对劲……”李瑾的睡意瞬间消散。单个参数波动常见,但多个关联参数同时出现轻微劣化,往往意味着更深层次的问题开始萌芽。她立刻启动了二级诊断程序,试图定位潜在故障点。
诊断程序在复杂的系统网络中穿梭,反馈回的数据却充满了矛盾。一些子系统报告一切正常,另一些则显示着难以解释的微小偏差。问题似乎不是出在某个单一的部件上,而是像一种缓慢扩散的“疾病”,正在侵蚀整个系统的“健康”。
就在李瑾试图深入分析时,刺耳的警报声终于撕裂了生命支持中心相对平静的空气!
“警告!一号氧合机组输出氧气浓度下降至临界阈值以下!” “警告!舱内大气二氧化碳分压持续缓慢上升!” “警告!核心电解效率下降百分之十五!”
主控制台上,大片的关键参数从绿色变为橙色,甚至有几个瞬间跳成了刺目的红色!
“启动应急协议!优先保障生活区和核心指挥区氧供!”李瑾的声音因为紧张而有些变调,手指在控制台上飞快操作,试图隔离故障区域,调动备用系统。
但情况恶化的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故障仿佛具有传染性,迅速从一号机组向备份机组蔓延!备用系统启动后,其效率也出现了莫名其妙的衰减!
舱内大气监测器的数据开始变得令人不安。虽然远未达到立即致命的程度,但那缓慢而坚定上升的二氧化碳浓度和缓慢下降的氧气含量,像一双无形的手,轻轻扼住了基地的咽喉。
紧急呼叫惊醒了基地所有高层。
陈锋第一个赶到指挥中心,他脸色铁青,盯着主屏幕上那条缓缓下滑的氧气浓度曲线,仿佛看到了自己精心构建的蓝图正在漏气。“怎么回事?是核心电解槽问题?还是藻类培养系统?”他的声音压抑着怒火和焦虑。氧气,这是比任何能源、任何材料都更基本的命脉。
萨米尔?贾马尔被从材料实验室紧急召来。他穿着沾满月尘的实验服,粗声粗气地分析着系统传回的材料性能数据:“电解槽的催化电极涂层数据异常!活性正在莫名衰减!还有,二氧化碳吸附剂的微孔结构堵塞速率远超预期!像是……像是被什么东西污染了?”
林海也到了,他看着那些异常数据流,眉头紧锁:“这种跨系统的、缓慢的、关联性的性能衰减……模式很奇怪。不像是单纯的机械故障或材料老化。”
很快,更糟糕的消息传来。负责内部巡查的安全员报告,在几个区域的空气循环过滤器附近,闻到了一种极其微弱的、类似于金属锈蚀或者电路过热的“焦糊味”,但来源无法确定。
恐慌的情绪开始像二氧化碳一样,悄无声息地在基地的走廊和居住舱中蔓延。虽然应急系统仍在工作,基地大气远未到危险程度,但那种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正在悄然流失的感觉,足以击垮最坚强的神经。人们下意识地更频繁地查看个人终端上的环境数据,呼吸变得有些短促,交谈的声音也压低了许多,仿佛害怕消耗更多氧气。
叶薇带领的安保小队被紧急动员起来,协助工程师们排查所有通风管道和循环系统,寻找那可疑气味的来源以及任何可能的物理破坏痕迹。
艾莉丝?陈则试图从数据层面寻找答案。她接入生命支持系统的控制网络,庞大的数据流涌入她的意识。她试图在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参数波动和效率衰减中,寻找那种她之前遭遇过的、隐藏在深处的异常“模式”或“韵律”。是否存在某种她尚未理解的、针对生命维持系统的软性攻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