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寒宫基地,第三气闸舱准备室内。空气带着循环系统特有的、微弱的金属和臭氧味道,冰冷而干燥。叶薇站在这里,感觉自己像一枚被嵌进巨大精密仪器中的微小零件。她的心跳声在密闭的头盔里被放大,咚咚地撞击着耳膜,与外间工程频道里冷静到近乎冷漠的技术指令声形成奇异的二重奏。
“巡检者四号,叶薇少尉,生命体征监测正常,防护服压力自检通过,通讯链路畅通。” AI合成音毫无波澜地播报着。 “收到,巡检者四号。确认外部环境参数:日照区温度127摄氏度,阴影区-173摄氏度,风速可忽略,辐射水平…黄色警戒。任务时限:90分钟。优先检查B7区段外侧传感器阵列,数据异常需记录并尝试物理复位。保持频道清洁,除非紧急情况。”任务指挥官的声音透过耳机传来,同样听不出任何情绪。
叶薇深吸了一口气,试图平复过于活跃的心跳。她能感觉到贴身的生理监测电极片下,皮肤因为紧张而微微沁出薄汗。九十天的高强度模拟训练——在巨大的离心机中对抗虚假的重力,在注水舱里模仿月面的迟缓动作,背诵无数条应急程序——所有的准备,都是为了这一刻。但模拟舱永远无法复制这种实质性的重量:身上这套第三代“追月”型舱外活动服的重量(尽管月面重力下已大幅减轻),以及…窗外那片无边无际、沉默死寂的灰色荒漠所代表的重量。
她的目光透过面罩厚厚的镀金玻璃,落在内闸门旁边一块小小的触摸屏上。屏幕上正分出一角,实时播放着来自地球的近地轨道观测画面:超强台风“海伦”那巨大的、结构清晰到令人心悸的螺旋云团,正缓缓逼近那条纤细的、连接天与地的线——“天梯一号”。陈锋总工的抗风设计正在经历最严酷的实战检验,地球上空悬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其阴影也悄然笼罩在月球基地上空,为这次再普通不过的例行巡检任务,平添了一分难以言喻的压抑。
“气闸舱减压开始。倒计时:十、九……”
冰冷的计数声拉回了她的注意力。内闸门上的红色警示灯旋转起来,发出低沉嗡鸣。她能感觉到耳膜因压力变化而产生的轻微压迫感。训练形成的肌肉记忆让她自动做了几个吞咽动作来平衡压力。
“……三、二、一。外闸门开启。”
嗤——! 沉重的合金外闸门缓缓向上滑开,如同舞台帷幕揭开。瞬间,一个没有任何大气折射和散射、对比度达到极致的绝对异世界,毫无缓冲地撞入她的视野。
黑。极致深邃、天鹅绒般、吞噬一切光的黑,那是月空的底色,无数星辰如同冰冷的钻石碎屑,毫无闪烁地钉在这片黑丝绒上,冰冷、锐利、密密麻麻,带来一种近乎恐怖的壮丽。没有蔚蓝的星球母亲悬挂天际,只有远处弧形地平线上,一抹巨大、熟悉却又无比陌生的蓝白色 crescent——地球的一部分。它看起来那么遥远,那么脆弱,仿佛一块被无意间遗落在无尽黑暗中的、精致的琉璃。
然后,是脚下。 无垠的灰色。死亡般的灰白,覆盖着细腻如尘、却又暗藏棱角的月壤。巨大的环形山投下边缘锐利如刀的漆黑阴影,仿佛巨兽张口等待。寂静。绝对的、压迫耳膜的寂静,只有自己呼吸阀规律的嘶嘶声和血液流过太阳穴的微弱搏动声,在这死寂中被无限放大。
“巡检者四号,出舱。” 命令传来。
叶薇深吸一口气,抓住了舱门旁的扶手。她小心翼翼地探出脚,靴底轻轻触碰到月面。没有坚实触地的“咚”声,只有靴子陷入极其细密的粉尘层时,传来一声轻微到几乎听不见的“噗嗤”。月壤的质感通过机械关节的微小反馈传递而来,一种奇特的、既松软又似乎带着某种粘滞阻力的感觉。
她松开了扶手。 身体轻盈得不可思议,仿佛一个用力过猛就会永远飘离的梦境。六分之一重力带来的是一种失重般的漂浮感,与训练舱中模拟的感觉既相似又截然不同。每一次移动都需要重新学习,重心微妙的变化、惯性带来的持续滑行、转身时奇特的缓慢…她必须用意识精细地控制每一块肌肉,对抗着地球上二十多年形成的本能。
“移动确认。向目标区域前进,建议使用安全缆索。”指挥官的声音再次响起。
叶薇将安全缆索的卡扣挂在舱外导轨上,开始向着数百米外的B7区传感器阵列移动。她的动作起初有些僵硬谨慎,像刚学会走路的婴儿,深一脚浅一脚,在细腻的月尘上留下清晰的、边缘锐利的脚印。这些脚印将在几乎没有风化作用的月面存在数百万年,一个微不足道个体在宏大时空中刻下的短暂痕迹。
移动变得艰难。月尘远比想象中更“粘人”,它们无孔不入,即使是最先进的密封技术,似乎也有极细微的颗粒试图附着在关节和面罩上。阳光照射的区域,白色防护服表面迅速吸收着炽烈的辐射热量,面罩内的温度开始上升,恒温系统发出轻微的做功声;而一旦进入环形山的阴影,彻骨的寒意瞬间透过多层复合材料渗入,让她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颤。辐射警报器在黄色区间稳定跳动,提醒着她正暴露在毫无遮蔽的宇宙射线和太阳风之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