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阳慵懒地洒在洛华镇喧嚣的街市上,聚仙楼临窗的雅座间,杨锦与赵婉之杯盏交错,酒兴正酣。
楼下市声嘈杂,饭菜香气与酒香交织弥漫。
忽地,楼下门口一阵骚动,夹杂着店家的呵斥与推搡之声。
杨锦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老者,正被店小二不耐烦地往外驱赶。
老者身形佝偻,眼神浑浊,口中似在喃喃自语。
杨锦定睛细看,心中蓦然一动——此人分明是那夜画壁幻境中所见的疯癫老者!
“婉之姑娘,”杨锦手指楼下,侧首问道,“你可知此人来历?”
赵婉之顺着杨锦所指望去,柳眉微蹙,随即起身,朝楼下脆声唤道:
“小二!且让老李头上来,我与他有事相询。”
小二见是赵家大小姐吩咐,虽面露难色,终究不敢违拗,只得将那老者引上楼来。
老者一见到赵婉之,浑浊的眼珠似乎亮了一下,脸上堆起憨厚的笑容,局促地站在一旁,双手不住地搓着衣角。
“老李头,坐吧。”赵婉之温言道,亲自提起酒坛,为他满满倒了一大碗酒。
老者似未听见,依旧站着,端起那粗瓷大碗,仰起头,“咕咚咕咚”一气饮尽。
酒水顺着花白的胡须淌下,他也不甚在意,只用那油亮的袖口胡乱一抹下巴,咂了咂嘴,脸上显出回味无穷的满足。
赵婉之莞尔一笑,也不以为意,索性将酒坛推到他面前,又将桌上那盘红亮油润的辣子鸡拨了大半到一个空碗里,再夹了些酱牛肉、花生米等下酒菜一并放过去。
老者这才抓起筷子,也不坐凳,就势蹲在桌旁,狼吞虎咽起来,每吃几口,便捧起酒坛灌上两口,神情专注得仿佛天地间只剩眼前酒食。
杨锦在一旁默默看着,心中微感诧异。他没想到赵婉之这般出身娇贵的大小姐,竟能如此平和自然地对待一个落魄疯癫的老者,眼中全无鄙夷之色,反透着几分怜悯与随性。
这份气度,让杨锦心中对她不由得又添了几分好感。
待老者吃得七八分饱,赵婉之轻叹一声,对杨锦道:“杨兄,你既问起,我便与你说说这老李头的故事吧。
他年轻时,也曾是江湖上响当当的一条好汉,为人豪爽,乐善好施,更痴迷武学,在武林中颇有侠名。
后来,听闻神剑山庄后山崖壁上有传承百年的武学奇观,便满怀憧憬地上山瞻仰。”
她顿了顿,语气转为低沉:“谁知,他在那画壁前盘桓观摩数日后,竟渐渐神智失常。
终日胡言乱语,逢人便惊恐地说画中有人要取他性命,惶惶不可终日。
好好一位侠士,就此成了这般疯癫模样。
家人也曾数次上山,想劝他离开,可他每每被带下山不久,又会偷偷跑回崖壁前痴看。
时日一久,家人也无可奈何,他便流落街头,以乞讨为生,成了这洛华镇一景。”
正说着,那老者已将碗中酒菜扫荡一空。他满足地打了个嗝,顺势抬起头,目光恰好与杨锦对上。
刹那间,他那浑浊的双目猛地瞪圆,脸上憨笑尽去,取而代之的是极度的惊恐!
他指着杨锦,嘴唇哆嗦,结结巴巴地嘶喊道:
“不…不要…看…看那画!画…画里有人…会…会杀了你!杀了你!”
赵婉之无奈地摇摇头,苦笑道:“杨兄你看,他又犯起迷糊来了,总是这几句疯话。”
杨锦心中却是雪亮,这老者定是认出了自己便是那夜同在画壁前的人。
一股悲悯涌上心头,他沉声道:“前辈,那不过是幻象迷障,切莫当真!”
赵婉之闻言,飞了杨锦一个白眼,那眼神仿佛在说“你也跟着发痴了不成?”
杨锦只得无奈摇头。画壁幻境之事确实匪夷所思,常人难以理解,也难怪众人不信。
老者又惊恐地嘟囔了几句,随即不顾众人目光,踉踉跄跄地奔下楼去。
赵婉之望着他消失的背影,幽幽叹道:“唉,定是又跑去崖壁看画了。
自他疯癫之后,敢去那崖壁参悟的人也越来越少。
江湖中人渐渐发觉,那壁上似乎并无什么绝世武功秘籍,反倒像是藏着些惑人心神的邪门巫术,令人避之不及。
可怜那壁上蕴含的高深剑意,怕是真要随着时光长河,永远沉眠,再无人能懂了。”
两人心中各有感触,酒意也上了头。正欲起身离去,酒楼门口光线一暗,走进来一个五六十岁的老者。
此人头发凌乱如草,双目布满血丝,显是疲惫至极。
他右手紧握一柄阔刃重剑,左臂胡乱缠着块渗血的粗布,显然负伤不轻。
鹰隼般的目光如电般扫过全场,确认无甚凶险后,才又转身出去,引进来一少女与一中年汉子。
那少女头戴宽沿斗笠,面上覆着薄纱,一袭素白长裙纤尘不染,虽看不清容貌,但身形窈窕,气度清冷。
中年汉子则生得虎背熊腰,满脸风霜之色,寸许长的胡茬支棱着,身上衣衫多处破损,沾满尘土,好在并无明显伤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