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锦询问二师叔门下弟子,得知来客仅被称作“张使者”,形貌不详,来历更是讳莫如深。
议事堂内,灯火通明,堂内气氛肃杀。
杨锦立于堂上,将华九天如何被下毒谋害、几位忠心弟子如何惨死、李忠如何被胁迫、二师叔如何勾结外敌威逼华九天之事,
乃至最终韦一公来访、华九天临终托付、二师叔今日被杀……桩桩件件,条分缕析,向全派弟子和盘托出。
真相如同惊雷,在众人心中炸响,激起一片哗然与悲愤!
原来逝去的师兄弟和几位莫名失踪的长老,皆与此惊天阴谋脱不了干系!
为弥合派内因分门别户而产生的裂痕,凝聚力量,杨锦当机立断,宣布废除分门旧制,全派一体,由几位德高望重的师叔和长老共同主事,遇大事则共议决断。
数日后,华英派为华九天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之礼。
江湖各派闻讯,或亲至或遣使,白幡如雪,哀乐低回,共同祭奠这位德高望重却含冤而逝的一代掌门。
香烛缭绕,寄托着对华九天在天之灵的哀思与告慰。
秋风萧瑟,黄叶飘零。待诸事尘埃落定,已是深秋。
杨锦将二师叔遗孀、华夫人、华紫嫣及几位主事师叔请至内堂。
“诸位长辈,紫嫣,”杨锦环视众人,目光沉静而坚定,“派内诸事已暂定。
杨锦不才,蒙师父临终托付,韦前辈赠剑授艺。此间事了,我当秉承几位前辈遗志,下山历练,追查谋害师父及众位师兄弟的真凶,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此言一出,众人面面相觑,皆露惊容。华紫嫣更是娇躯微颤,眼中瞬间盈满担忧。
杨锦续道:“我离去之后,门中事务,暂由三师叔代为主持。
对外,只言我闭关参悟剑道。若有十万火急之事,可依江湖规矩放言,杨锦闻讯,必星夜驰归!”
经此连番变故,杨锦的武功、智谋、担当,早已折服全派上下。
众人见他去意已决,虽有不舍,却无人出言阻拦。唯有华紫嫣,贝齿紧咬下唇,秀眉紧蹙,眼中泪光闪烁,却倔强地不发一言。华夫人见状,幽幽一叹,默默转身离去。
待众人散去,华紫嫣终是忍不住,疾步追上正要离去的杨锦。
“杨锦!”她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我……我要与你同去!江湖险恶,也好有个照应!”
杨锦停下脚步,转身看着她盈满泪水的双眸,心头微涩,语气却不容置疑:
“紫嫣,不可。如今派内初定,人心未稳,强敌环伺,尤以那杀害二师叔的凶手及其背后势力为甚!
你需替我坐镇派中,守护这‘闭关’的假象,震慑宵小。若我离山之事泄露,华英派恐有大难!”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腰间那柄“青锋”短刀上,语气转冷:
“此行凶险万分,前途未卜,仇敌手段狠辣诡谲。我孤身一人,尚可来去自如。
你留在山上,便是对我最大的帮助。待我了结江湖恩怨,定当归来。”
华紫嫣闻言,泪水终于滑落。她深深看了杨锦一眼,那眼神中有千言万语,有担忧,有不舍,更有被拒绝的委屈与倔强。
她猛地一跺脚,转身掩面奔去,只留下一个在秋风中显得无比单薄凄清的背影。
杨锦望着她消失在回廊尽头,心头亦如压了一块寒冰,离愁别绪混合着沉甸甸的责任感,几乎令他窒息。
人还未走,离别的惆怅已塞满了心间。
午后,杨锦避开众人,牵了那匹神骏的黑马,悄然从后山僻径离去。
后山秋色正浓,漫山红叶如火,在夕阳的金辉下燃烧。丛丛野菊傲然绽放,彩蝶与蜜蜂在花间流连。
远山如黛,碧水潺潺,沿着山涧匆匆流淌。好一幅绚丽的秋山夕照图。
然而,美景如斯,却非赏景之时。后山密林深处,一袭红裳的华紫嫣悄然独立,泪眼朦胧地望着山道上那渐行渐远的一人一马。
马蹄声碎,敲打在离人心上,直到那熟悉的身影彻底融入远方的苍茫暮色,消失在视线尽头,她仍久久伫立,任由泪水打湿了衣襟。
“远去曾为意气郎,归来已是沧桑客。”杨锦策马疾驰,心中默念,却不知此一去,再回华英派时,已是数年之后,物是人非。
暮色四合时,杨锦抵达了庐州城。在客栈草草用过晚饭,他便闭门不出。烛光下,他反复端详着那柄夺命的“青锋”短剑。
剑身乌青,寒光凛冽,刻字古朴。除了“青锋”二字,再无其他明显标记。凶手行踪诡秘,线索似乎就此断绝。
杨锦暗忖,唯有从此剑的来历着手,或许能寻得蛛丝马迹。打定主意,明日便访遍城中刀剑铺。
翌日,杨锦在庐州城内穿街走巷,寻访了数家颇有名气的兵器铺。
他取出“青锋”短剑,询问是否有人打造过此类形制奇特的兵刃。掌柜们或摇头,或细看后表示从未经手。
希望如同秋日晨露,一次次升起,又一次次破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