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驱散了太庙之夜的血腥与肃杀。皇宫大内却已是一片忙碌景象,昨夜的惊变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涟漪迅速扩散至每一个角落。
紫宸殿内,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气氛凝重中透着几分劫后余生的庆幸与对未知的揣测。龙椅之上,皇帝萧琰面色沉静,不怒自威,但眼底深处那一丝尚未完全散去的阴霾,显示着他内心的不平静。昨夜太庙之事,不仅是简单的刺杀,更是对皇权、对国本的挑衅!
“带上来。”皇帝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大殿。
昨夜被生擒的北狄秃顶主将(名为秃发浑),以及那几个试图传递消息、制造混乱的内应太监,被禁军押解上殿。他们个个带伤,神情萎靡,尤其是秃发浑,腿上草草包扎的伤口还在渗血,脸色灰败,与昨夜嚣张的模样判若两人。
刑部尚书出列,朗声禀报审讯结果。证据确凿,指向北狄可汗蓄意破坏和谈,意图抢夺镇国玺,扰乱大夏国本。而那几个太监,也招认是受了宫中某位“贵人”的指使,具体是谁,他们层级太低,并不知晓。
朝堂之上一片哗然,众人议论纷纷,有愤慨要求立刻对北狄用兵的,有担忧内奸未除、国本动摇的,也有目光闪烁、暗自揣测那“贵人”身份的。
皇帝静静听着,目光扫过下方神色各异的臣子,最后落在了站在武将队列末尾,因身份特殊而被特许参加朝会的李凤瑶身上。她换上了一身干净利落的劲装,发髻简单挽起,脸上还带着一丝疲惫,但身姿笔挺如松,眼神清澈坚定,在一群或惶恐或激愤的官员中,显得格外沉静夺目。
“李凤瑶。”皇帝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种审视与考量。
“臣女在。”李凤瑶出列,躬身行礼,动作流畅自然,并无寻常秀女面对天威时的怯懦。
“昨夜太庙之事,你临危不乱,指挥若定,生擒敌酋,更……”皇帝顿了顿,目光扫过站在文官队列前排、手臂裹着厚厚绷带、却努力挺直腰板的七儿子萧战,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柔和,“更护驾有功。若非你,国玺危矣,皇子危矣。你,很好。”
最后三个字,带着金口玉言的重量。
满朝文武的目光瞬间聚焦在李凤瑶身上,有惊叹,有赞赏,有探究,自然也少不了某些隐藏的嫉妒与忌惮。
李凤瑶神色平静,再次躬身:“陛下谬赞。保家卫国,护卫君上,乃臣子本分。昨夜之功,非臣女一人之力,全赖陛下天威,禁军将士用命,七殿下……英勇无畏。”她提到萧战时,语气微微一顿。
萧战站在队列里,听到父皇夸赞李凤瑶,比自己受了夸奖还开心,嘴角忍不住往上翘,又努力憋住,只能用灼热的目光紧紧盯着殿中那道纤细却挺拔的身影。
皇帝微微颔首,对李凤瑶这份不居功、不忘本的沉稳更加满意。“有功则赏,有过则罚,乃朝廷法度。李凤瑶听封!”
“臣女在。”
“朕念你忠勇果毅,才智过人,特破格晋封你为‘奉仪’,赐居听雪轩,享五品嫔御俸禄。另,准你自由出入御书房藏书阁及兵部档案司,参与军务讨论,遇边境急报,可直呈于朕!”
旨意一下,满殿皆惊!
奉仪虽是低阶女官名号,但享有嫔御俸禄已是殊荣,更重要的是后面两条!自由出入御书房和兵部档案司?参与军务讨论?遇急报可直呈天子?这等待遇,别说是一个秀女出身的奉仪,就是许多朝中重臣也未必能有!这几乎是给了她一个超越后宫、直达天听的顾问身份!
这意味着,这位李奉仪,将不再是困于深宫的后妃候选,而是真正拥有了接触权力核心、参与国家机要的资格!
一时间,各种复杂的目光如同实质般落在李凤瑶身上。
李凤瑶也是心头一震。她没想到皇帝会给出如此厚重且……契合她心意的封赏。这“奉仪”之位,更像是一个方便她行事的幌子,真正的价值在于那自由查阅资料、参与军务的权力!这对她查清吴奎、了解边境局势、甚至探寻穿越之谜,都至关重要!
她压下心中激荡,深深叩首,声音清晰而坚定:“臣女李凤瑶,谢陛下隆恩!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望!”
“平身。”皇帝抬手,目光再次扫过群臣,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北狄背信弃义,狼子野心,朕绝不会轻饶!然内奸未除,国本为先。此事,朕会亲自督办!退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官山呼声中,皇帝起身离去。朝臣们也开始陆续退出大殿,不少人经过李凤瑶身边时,都投来或好奇或友善或审视的目光,更有几位武将对她抱拳示意,眼神中带着对强者的认可。
李凤瑶一一淡然回礼。
“瑶瑶!”萧战几乎是第一时间就挤了过来,脸上是毫不掩饰的兴奋和激动,完全忘了自己还是个“伤员”,“太好了!父皇封你当奉仪了!以后你不用再回储秀宫看那些嬷嬷脸色,可以自由出入御书房!我们以后可以天天一起探讨兵书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