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说一句,姜柔的脸色便白一分。这些事她本以为做得天衣无缝,却没想姜瑶竟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发现喉咙里像堵着一团棉絮,只能发出嗬嗬的声响。
“你大概忘了,”姜瑶的声音轻得像春风拂过,却带着刺骨的寒意,“苏夫子曾教过我,‘锋芒不必藏,但需有护锋之盾’。你一次次将我的退让当软弱,将我的隐忍当可欺,如今落得这般境地,不过是自食其果。”
这时,门外传来轻轻的叩门声,沈清沅提着食盒走进来。她今日穿了件月白色衣裙,裙摆绣着细密的水波纹,正是她教姜瑶弹琴时穿的那件。“我就猜你在这儿。”她对姜瑶笑了笑,目光扫过屋内的狼藉,又落在脸色惨白的姜柔身上,“看来,姜姑娘又来‘拜访’了?”
沈清沅将食盒放在桌上,打开盖子,里面是三碟精致的点心:一碟桂花糕,一碟杏仁酥,还有一碟是姜瑶最爱吃的、刘妈常做的麦饼——只是这麦饼比刘妈的手艺精致些,边缘还捏了花边。“方才家父派人送来些点心,说是感谢你帮他算清了库房的账目。”沈清沅拿起一块麦饼递给姜瑶,“他说,你的‘归总算法’,让账房先生们省了不少事呢。”
姜瑶接过麦饼时,指尖微暖。她知道,沈清沅口中的“感谢”,实则是在提醒姜柔:如今的姜瑶,早已不是那个只能靠刘妈偷偷塞碎银度日的庶女。她的才华不仅得到了女学的认可,更赢得了像沈侍郎这样的朝廷官员的赏识。
姜柔看着那碟麦饼,忽然想起去年此时,她还在嘲笑姜瑶带的麦饼“穷酸”。可现在,连吏部侍郎都要托人送来麦饼,而她自己,却连诗社的核心位置都保不住了。巨大的落差让她眼前一黑,竟直挺挺地晕了过去。
林薇和沈清沅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奈。“让她的丫鬟来接吧。”沈清沅吩咐道,语气里听不出喜怒,“往后,别再让她随便进咱们院子了。”
待姜柔被丫鬟抬走后,沈清沅拿起桌上的成绩单,指着算术科的评语笑道:“你这算法,连算术夫子都赞不绝口,说要将其纳入女学的教材呢。”她又翻到诗词卷,“苏夫子说,你的《渔家傲》已被收入今年的《京华诗集》,排在第三卷呢。”
姜瑶拿起一块桂花糕,放进嘴里,清甜的味道在舌尖蔓延。她想起去年中秋诗会后,苏夫子对她说的那句话:“你娘当年写的诗,也被收录在这诗集里。”那时她才知道,原来母亲的才华,早已被世人认可。
“对了,”沈清沅忽然想起什么,从袖中取出一支玉笔,正是皇后娘娘赏赐给姜瑶的那支,“明日苏夫子要在藏书阁开讲《史记》,让我来叫你一同去。她说,有几处批注,是你母亲当年写下的。”
姜瑶接过玉笔,笔杆温润,触手生凉。她想起苏夫子书房里母亲的画像,想起苏夫子说的那句“你娘从未放弃过才华,你也一样”。眼眶忽然有些发热,她转过头,看向窗外。
不知何时,海棠花已悄悄绽放,粉白的花瓣在春风里轻轻摇曳,像无数只振翅欲飞的蝶。阳光穿过花瓣,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温暖而明亮。
“走吧。”姜瑶将玉笔放进笔袋,与沈清沅、林薇相视而笑。三人并肩走出房门,踏上通往藏书阁的石板路。路上遇到不少女学的学生,有曾对她们有偏见的旁支小姐,也有曾依附贵女派的丫鬟,此刻都纷纷上前行礼,眼神里带着敬佩与友善。
姜瑶走着走着,忽然想起入学那天,姜柔嘲讽她“穿得像个丫鬟”时的模样;想起第一次月考,周夫子批评她“字如其人,需端方”时的严厉;想起寒冬里,她的冻疮握不住笔,林薇默默递来冻疮膏时的温暖;想起沈清沅教她弹琴时,指尖划过琴弦的温柔……这些画面像走马灯似的在脑海里闪过,最终都化作唇边一抹浅浅的笑意。
她知道,这只是开始。女学的春天来了,而她的逆袭之路,才刚刚铺开。前方或许还有更多的风雨,更多的算计,但只要身边有这些朋友,心中有母亲的期望,手中有护锋之盾,她便无所畏惧。
春风拂过,吹起她们的裙摆,也吹落了几片海棠花瓣,落在她们走过的石板路上,像撒下了一路的星光。
喜欢庶女风华:嫡长女的逆袭之路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庶女风华:嫡长女的逆袭之路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