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归元诀》运转不息,归元气于体内周天循环,温顺而磅礴。他细细体味着这股力量的“包容”与“归元”特性,仿佛自身成了一个无形的熔炉,能纳天地万气,化归己用。这种特性,不仅体现在斗法时的千变万化,更体现在平时修炼时,对各类能量,无论是纯净的天地灵气,还是稀薄的星辰之力,乃至地脉中蕴含的厚重土元,都能更高效地汲取、炼化。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万象归元诀》,果然奥妙无穷。”李之源心中暗赞。转修此功,虽舍弃了《玉清一气功》的部分精纯特性,却换来了更广阔的未来与更强的适应性,无疑是值得的。
而更让他感到如臂指使的,是那已然与《归一剑诀》深度融合的 归一剑界。
心念微动,无需刻意展开,一层极其淡薄、近乎无形的剑界便已自然笼罩其身周尺许范围。在这极小的范围内,清气流以某种玄妙的轨迹缓缓流转,核心处那缕归一剑意如同沉睡的巨龙,引而不发,却散发着令人心悸的锋锐。他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领域内每一丝能量的流动,感受到它们随着自己心意而发生的细微变化。
“万物皆可为剑……”他目光落在亭外一片被风吹落的柳叶上。意念微动,那片原本轻飘飘下落的柳叶,轨迹骤然一变,如同被无形之手握住,叶尖瞬间绷得笔直,散发出一点寒芒,“嗤”的一声轻响,竟将前方一块假山石上凸起的小角平滑地切了下来!切口光滑如镜!
柳叶完成这一击后,便失去了所有神异,软软飘落在地,与寻常落叶无异。
李之源微微一笑,心中畅快。这只是牛刀小试,却已显露出剑域掌控力的精进。对力量的运用,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招式或形态,而是更趋向于一种“本能”,一种对自身之“道”的深入理解与运用。
他再次将心神投向那浩瀚的传承海洋,尤其是对《混沌开天剑》的观摩感悟。这一次,他不再去强行体会那开天辟地的宏大场面,而是将注意力放在了那“混沌”本身,以及从“混沌”到“开辟”那一瞬间的“转换”上。
“我的归元气,具混沌之质;我的剑域,亦是混沌根基。我所缺的,并非混沌,而是那‘开辟’的契机与法理……”他若有所思。右手无意识地在石桌上轻轻划过,指尖并未触及桌面,但桌面上的尘埃,却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向两侧微微分开,留下了一道纤尘不染的细微痕迹。这痕迹并非直线,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仿佛蕴含着某种“诞生”意味的弧度。
“毁灭与创造……终结与开端……”他凝视着那道痕迹,心中似有所悟,却又难以抓住那灵光一闪的尾巴。他知道,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的是水磨工夫的感悟与积累。
“爹!”
一声清脆的呼唤打断了他的沉思。抬头看去,只见次子李空正站在亭外,小脸上带着一丝兴奋和期待。这孩子性子比起兄长李狗蛋要跳脱一些,但天赋却不差,尤其是对火行之力似乎有着天然的亲和。
“怎么了?”李之源温和地问道。
“爹,您看我这一招!”次子李空说着,也不等李之源答应,便深吸一口气,小脸憋得通红,猛地一拳向前打出。拳风过处,竟带起了一抹微弱的、几乎看不见的红光,空气中也泛起一丝灼热感。
“嗯?”李之源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他并未系统地传授过孩子们属性功法,主要是打根基。没想到这次子竟能自行引动一丝微薄的火行元气附于拳上,虽然稚嫩,且代价是自身气血翻腾,小脸通红,但这份天赋与悟性,确实难得。
“胡闹!”李之源脸色一沉,并非因为孩子展示能力,而是因为他那不顾自身、强行催谷的做法。他身形未动,一股柔和的归元气已隔空渡入次子体内,瞬间抚平了他翻腾的气血。
李空脸上的潮红迅速褪去,有些茫然又有些害怕地看着父亲。
“力量,是工具,而非目的。”李之源将他叫到身边,语气严肃而耐心,“驱使力量,需知其理,明其性,更要量力而行。方才你强行引动火气,可知稍有不慎,便会灼伤自身经脉,留下隐患?修行之路,勇猛精进固然重要,但敬畏之心、谨慎之道,更不可缺。”
李空似懂非懂,但见父亲神色严肃,也知道自己可能做错了事,低下头小声道:“孩儿知错了。”
李之源神色稍霁,摸了摸他的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你对火行有感,这是你的天赋。但天赋需善用,从今日起,我传你一段静心调息、感应火元的基础法门,你需每日练习,不得急躁,待你能心平气和,引一缕火元如臂指使时,再谈其他。”
说着,他便将一段简单的导引术传授给李空,着重于宁心静气,细微感知。李空听得认真,眼中重新燃起光芒,用力点头。
教导完李空,李之源心情复杂。子女们渐渐长大,各自显露出不同的特质,未来的道路也需要因材施教。这让他肩上的担子,似乎又重了一分,但也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充实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