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的城墙下,昼夜都回荡着夯土声。石勒将军营的士兵分成两拨,一拨协助百姓加固城墙,在墙面外侧加装尖木栅栏;另一拨则在城外挖掘深壕,壕沟底部铺满削尖的竹刺 —— 这是崔岳根据《墨子城守篇》提出的防御策略,既能阻挡骑兵冲锋,又能延缓步兵攻城速度。
“崔尚书,你看这栅栏的间距,是不是再缩小些?” 石勒手持木尺,测量着尖木之间的距离。崔岳俯身查看,指尖划过粗糙的木刺:“将军考虑周全,只是间距过小会浪费木料。如今洛阳城木料紧缺,不如在栅栏间隙处摆放陶罐,罐内装满火油,敌军靠近时点燃,既能阻敌,又能节省材料。” 两人相视一笑,立刻让人按此方案调整,不远处,汉人百姓正将家中闲置的陶罐搬到城墙下,羯族士兵则忙着熬制火油,陶罐与铁釜碰撞的声响,在晨光中格外清脆。
然而,平静的筹备背后,却藏着看不见的暗流。石虎的心腹马成伪装成普通百姓,混在加固城墙的人群中,趁人不注意时,悄悄用小刀在城墙的夯土中划出细痕 —— 这些细痕看似不起眼,却会在攻城时成为城墙的薄弱点。他还暗中观察城防布局,将深壕的位置、栅栏的密度、火油陶罐的摆放处,一一记在心中,准备入夜后传递给东晋使者。
午后的阳光渐渐炽热,巴图带着几名羯族汉子抬着一块巨石,走向城墙缺口处。“王老哥,快来搭把手!这石头够重,能把缺口堵得严严实实!” 巴图朝着不远处的王老汉喊道。王老汉放下手中的铁锹,招呼几名汉人农夫上前,众人齐心协力,将巨石稳稳地嵌入缺口。“巴图兄弟,你说东晋的军队真会来吗?” 王老汉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轻声问道。巴图拍了拍手中的尘土,眼神坚定:“不管来不来,我们都得做好准备。只要咱们胡汉百姓一条心,再厉害的敌人也不怕!”
马成听到两人的对话,眼中闪过一丝阴狠。他趁众人不注意,悄悄将一块松动的城砖撬起,藏进怀中 —— 这块城砖上刻着城防部署的简易标记,是士兵们为了方便传递指令留下的,若是落入东晋军队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傍晚时分,锦娘带着一群女子送来解暑的绿豆汤。她走到城墙下,看到明远和木易正跟着石邃,用小铲子帮士兵们挖壕沟。“明远,小心些,别摔进壕沟里!” 锦娘笑着喊道。明远抬起头,脸上沾着泥土,像只小花猫:“姐姐放心,木易会拉着我!” 木易也跟着点头,手中还拿着一朵刚摘的野花,要送给锦娘。
刘氏也跟在一旁,将一碗绿豆汤递给石勒:“夫君,天热,快喝点汤解暑。邃儿这孩子,非要跟着明远和木易一起干活,拦都拦不住。” 石勒接过汤碗,看着不远处玩耍的三个孩子,心中满是温暖:“让他们去吧,乱世之中,多些历练也好。等他们长大,或许就能明白,我们今日的坚守,是为了什么。”
入夜后,洛阳城渐渐安静下来。马成趁着巡逻士兵换岗的间隙,悄悄溜出城门,朝着城外的破庙跑去 —— 那里是他与东晋使者约定的接头地点。破庙内,东晋使者早已等候在那里,看到马成,立刻上前:“情况如何?洛阳城的城防部署摸清了吗?” 马成从怀中掏出城砖和一张画满标记的羊皮纸,递给使者:“这城砖上有城防标记,羊皮纸上画的是深壕和栅栏的位置。另外,我在城墙夯土里划了细痕,攻城时重点攻击那些地方,城墙必破!”
使者接过城砖和羊皮纸,满意地笑了:“做得好!事成之后,将军定会重赏你。石虎将军那边,你也转告他,三日后清晨,我军将对洛阳城发起总攻,让他届时打开北门,接应我军入城。” 马成点头应下,正准备离开,突然听到庙外传来脚步声。“不好,有人来了!” 使者脸色骤变,连忙将羊皮纸和城砖藏进怀中,与马成一起躲到神像后面。
来的是崔岳派去巡查的士兵。最近几日,崔岳总觉得有些不安,便派士兵加强夜间巡逻,重点排查城外的废弃据点。“队长,这破庙里好像有人影!” 一名士兵低声说。队长挥手示意众人警惕,慢慢走进破庙,手中的火把照亮了神像周围。马成和使者屏住呼吸,紧紧贴着神像,生怕被发现。
就在这时,庙外传来一阵犬吠声 —— 是石勒养的狼犬 “墨牙”,它跟着巡逻队一起来巡查,闻到了陌生的气味。“墨牙,过来!” 队长喊道。墨牙冲进庙内,径直朝着神像后面扑去。马成和使者吓得魂飞魄散,连忙从神像后面冲出来,想要逃跑。
“拦住他们!” 队长一声令下,士兵们立刻围了上来。使者见状,拔出腰间的短刀,想要反抗,却被墨牙一口咬住手腕,短刀 “当啷” 一声掉在地上。马成想要趁机溜走,却被一名士兵绊倒在地,牢牢按住。
士兵们将两人押回军营,石勒和崔岳正在营帐内商议城防事宜,听闻抓住了可疑人员,立刻赶来审讯。“你们是什么人?为何在城外破庙接头?” 石勒坐在案前,目光如炬,盯着被绑在柱子上的两人。马成低着头,不敢说话,使者却强装镇定:“我是东晋的使者,是来劝降你们的!识相的就赶紧打开城门,否则等我军攻城,定将洛阳城踏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