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总理府那封用词考究、盖着帝国金玺的密信,如同投入北美政治深潭的巨石,在华盛顿特区引发了远超出林晓预期的滔天巨浪。
深秋的波托马克河畔,权力的漩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旋转,将大洋彼岸那场决定世界命运的战争,与美国自身的未来紧紧捆绑在一起。
白宫,总统椭圆形办公室。
厚重的橡木门紧闭,隔绝了外界的喧嚣。
壁炉里,木柴燃烧发出噼啪的轻响,却驱不散室内的凝重。
伍德罗·威尔逊总统坐在宽大的桃花心木办公桌后,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那份来自柏林的、措辞堪称“恳切”的信函副本。
信笺顶端,“威廉”的亲笔签名带着一种帝王特有的凌厉笔锋。他的眉头紧锁,深邃的目光透过镜片,落在窗外灰蒙蒙的天空上。
“维持现状…无预设条件停火…” 威尔逊低声重复着信中的核心提议,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疲惫和深沉的疑虑。
他刚刚结束了一场与核心幕僚的激烈争论,鹰派与鸽派的碰撞几乎掀翻了内阁会议室的屋顶。
国务卿罗伯特·兰辛面色凝重地坐在对面,他是鹰派的坚定代表:
“总统先生,这绝不可信!这是威廉二世最卑鄙的缓兵之计!他刚刚在东线夺取了明斯克,兵锋直指斯摩棱斯克!在西线,虽然泥泞暂时阻挡了他们的装甲部队,但他们的齐柏林飞艇仍在威胁伦敦!现在抛出‘和平’,不过是想稳住我们,争取时间消化东线的战果,等待西线天气好转发动致命一击!一旦我们放松警惕,他的潜艇就会重新露出獠牙!”
财政部长威廉·麦卡杜更是激动,他代表着与协约国军火贸易和贷款深度绑定的东海岸财团利益:
“接受停火?维持现状?那意味着我们上百亿对英法的贷款和物资供应将化为乌有!华尔街会崩溃!总统先生,想想那些工厂!想想那些工人!战争机器已经开动,停下来就是灾难!德国人现在抛出橄榄枝,恰恰说明他们快撑不住了!我们应该立刻宣战,给盟友注入最强大的信心,一举碾碎他们!这才是真正的和平之路!”
威尔逊沉默着,兰辛和麦卡杜的论点直白而有力,代表了强大的现实利益和根深蒂固的反德情绪。
然而,他内心的天平却在微妙地倾斜。他理想主义的一面,那个梦想着建立基于国际法和道德的新世界秩序的威尔逊,被信中“停止一切敌对”、“公正监督”、“和平曙光”这些词汇深深触动。
更重要的是,国内汹涌的民意暗流,让他不得不慎重。
华盛顿特区,国会山。
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的听证会现场,气氛紧张得如同绷紧的弓弦。
巨大的水晶吊灯下,来自威斯康星州的参议员、着名的孤立主义者和反战领袖罗伯特·马里昂·拉福莱特正挥舞着手中的文件,声音洪亮而充满激情,回荡在挤满了听众和记者的听证厅里。
“先生们!看看这份来自柏林的提议!” 拉福莱特参议员头发花白,眼神却锐利如鹰。
“无预设条件的停火!维持现状!这是自这场该死的战争爆发以来,我们听到的最接近和平曙光的声音!是来自阿尔卑斯山巅的纯净之雪!” 他巧妙地引用了德皇信中那个诗意的比喻。
“而我们的某些盟友——特别是伦敦的绅士们——是怎么回应的?”他话锋一转,语气充满讥讽和愤怒,“他们傲慢地拒绝了!他们要求德国人无条件撤出比利时、法国、波兰、波罗的海!要求恢复战前边界!甚至要求天价的战争赔款!上帝啊!是谁给了他们这样的权力?是那些在伦敦交易所里下注的银行家?还是那些在巴黎沙龙里高谈阔论的贵族?”
他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话筒嗡嗡作响:
“再看看我们国内!麦卡杜部长和那些军火巨头们,正迫不及待地想把我们拖入这场欧洲的屠宰场!为什么?为了他们的利润!为了他们那些沾满鲜血的订单!他们想让我们的农场主、我们的工人、我们的孩子,去为英帝国的殖民霸权和法兰西的复仇野心流血牺牲!这绝不是美国精神!”
拉福莱特极具煽动力的演讲,引发了听众席上阵阵掌声和喝彩。许多来自中西部农业州和拥有庞大德裔移民社区的议员(如伊利诺伊州的乔治·诺里斯)纷纷点头表示支持。
他们代表着美国广大的内陆地区,那里对欧洲的纷争漠不关心,对卷入战争充满恐惧,对军火利益集团深恶痛绝。
德皇的和平倡议,成了他们反对参战最有力的武器。
“但是,拉福莱特参议员!” 来自马萨诸塞州的亲英派参议员亨利·卡伯特·洛奇厉声反驳。
“您是否忽视了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对美国公民和船只造成的巨大威胁?您是否忘记了卢西塔尼亚号上数百名美国冤魂?威廉二世的信再漂亮,也掩盖不了他本质上的侵略性和背信弃义!接受他的提议,等于纵容侵略,将美国的安全置于巨大的风险之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