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伦堡庄园那场充满血腥味的“鸿门宴”余波,如同无形的冲击波,迅速席卷了整个柏林的核心权力圈。
皇帝的雷霆手段——那幅染血(红酒)的地图和赤裸裸的死亡威胁——彻底撕碎了容克贵族们精心编织的傲慢面纱,恐惧,比任何行政命令都更有效率。
就在皇帝返回皇宫的当夜,一封封措辞谦卑、甚至带着谄媚的密信,如同雪片般飞向皇宫秘书处,信的内容大同小异:
深切忏悔对帝国战时政策的“理解偏差”,无条件遵从皇帝陛下的“战时紧急状态令”,家族名下的某某仓库、某某粮栈、某某货栈的钥匙及详细库存清单已“主动”呈交帝国后勤部特派员,恳请陛下派人“清点核实”,并愿“按合理市价”将物资售予帝国,所得款项“悉数”用于前线将士福祉。
汉斯·伯格少尉和他临时组建的、由年轻军官和文员组成的“特别调查组”,几乎一夜之间从无人问津变成了帝国最忙碌、也最令人敬畏的机构。
手持皇帝亲笔签署的授权令,在宪兵部队的护卫下,他们如同抄家一般,闯入一座座原本戒备森严、属于显赫家族的私人仓库。堆积如山的粮食袋(小麦、燕麦)、成箱的食糖和咖啡、甚至还有大量本该用于前线的奎宁和磺胺类药物,在刺眼的汽灯下暴露无遗。
清点、登记、封存、转运……效率之高,前所未有,柏林通往东西两线的运输专列,第一次满载着不再是炮弹和枪支,而是士兵们赖以生存的口粮和药品,在汽笛长鸣中驶向硝烟弥漫的前线。
当第一批印着“帝国后勤部特供——内含维生素C”字样、士兵们戏称为“酸皇帝屁屁”的柠檬粉罐头,以及夹杂着脱水蔬菜和少量肉丁的新型野战口粮,伴随着成车的新鲜土豆和卷心菜,被分发到东线战壕和后方医院时,引起的震动不亚于一场小型战役的胜利。
士兵们捧着这些以往只有军官才能偶尔享用的“奢侈品”,感受着皇帝陛下承诺的切实兑现,士气如同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军营里、医院里,再次响起了发自肺腑的“皇帝陛下万岁!”的呼喊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响亮、更加真诚。
林晓(威廉)用容克贵族的“血肉”,初步浇筑了自己在军队和底层民众中坚不可摧的威望基石。
然而,就在柏林的后方战场取得决定性“胜利”,前线士兵因补给改善而士气大振的同时,远在东线波兰南部那片刚刚被鲜血浸透的土地上,一场新的、更加凶险的风暴正在酝酿。
马肯森将军的指挥部,设立在一座刚从前线抢修下来的、墙壁上还残留着弹孔和焦痕的农庄里。
地图桌上,巨大的东欧战区态势图被各种颜色的铅笔和箭头画得密密麻麻。
几天前戈尔利采-塔尔诺夫战役那场酣畅淋漓的突破带来的喜悦,此刻已被凝重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所取代。
“将军,第42步兵师报告,他们左翼的奥匈第4集团军第16军……后撤了!没有事先通知!”
“防线出现了近五公里的缺口!俄军的反扑部队正在试图从这个缺口涌入!” 参谋官的声音带着急促和愤怒,手指重重戳在地图上一个关键的位置。
“什么?!” 马肯森猛地抬起头,布满血丝的眼睛里燃烧着怒火。
他刚刚接到来自柏林最高统帅部的密电,皇帝陛下对他在戈尔利采的胜利大加赞赏,并明确指示他抓住俄军溃败、指挥混乱的良机,扩大战果,争取在夏季彻底瓦解俄军西南方面军主力。
然而,他麾下的德奥联军在取得突破后,推进速度却开始明显放缓。原因无他——奥匈帝国军队那令人绝望的拉垮!
“又是那些该死的匈牙利人!” 另一个参谋忍不住咒骂出声。
“他们的军官只知道喝红酒开舞会!士兵毫无斗志!一听到俄国人的炮响就跑得比兔子还快!我们的侧翼完全暴露了!”
马肯森脸色铁青。皇帝陛下的战略意图清晰而正确,德军的突击矛头依旧锋利。
但奥匈帝国这个“盟友”,其军队的战斗力、纪律性和协同能力,简直烂泥扶不上墙!
他们的溃退,就像在高速奔驰的战车车轮下突然撤掉了轨道,随时可能让整个攻势功亏一篑,甚至让孤军深入的德军主力陷入被反包围的危险境地!
“给奥匈第4集团军司令部发报!措辞最严厉的那种!” 马肯森的声音如同寒冰。
“命令他们!立刻!不惜一切代价!堵住缺口!恢复防线!否则,一切后果由他们承担!同时,命令我第11集团军预备队第119掷弹兵团,立刻向缺口方向机动!随时准备填补防线!命令前沿所有部队,加强戒备,提防俄军利用奥匈防线的崩溃发起大规模反击!”
命令迅速下达,然而,坏消息如同瘟疫般接踵而至。不仅左翼的奥匈军一触即溃,右翼负责掩护的另一个奥匈军也报告遭遇俄军顽强抵抗,进展缓慢,无法有效策应德军主攻方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