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一)阿里影业BJ总部,CEO办公室内灯火通明。张强和几位核心高管并未下班,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凝重而焦灼的气氛。下午与天眼影业那场堪称“碾压式”的谈判,像一块巨石压在每个人心头。尽管他们知道和天眼系的人谈判不轻松,可10亿的报价,以及郑诗晴那毫不退让的强硬姿态,让他们再次感受到与上次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版权谈判一样,都有一种无力感。
阿里的人什么时候这么憋屈过?以往,不管他们是甲方还是乙方,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是强势的一方,可是自从遇到杨简,他们才是弱势的一方。
张强在谈判结束后就试图第一时间向远在杭城的马芸汇报,但马芸身为阿里这艘航母的掌舵人,日程排得密不透风。相较于仍处于投入和探索阶段的大文娱战略,庞大的电商帝国、正处于关键发展期的金融支付业务、以及日益重要的云计算布局,才是他需要倾注最多精力的核心。大文娱虽然战略地位重要,但在具体的项目投资上,还不足以让他立刻放下一切。
直到傍晚快七点,窗外已是华灯璀璨,马芸才终于在两个重要会议的间隙,抽出了宝贵的时间,接通了与张强团队的视频会议。
巨大的显示屏上,出现了马芸那张辨识度极高的面庞。他似乎是在自己的办公室或者某个安静的休息室,背景是简洁的书架,脸上带着一丝显而易见的疲惫,但那双眼睛依旧锐利如鹰,仿佛能穿透屏幕,洞察一切虚妄。
“马董。”张强深吸一口气,稳住心神,率先开口问候。
“张总,介绍一下吧,情况怎么样?”马芸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切入主题。
张强整理了一下思绪,开始清晰、扼要地汇报下午谈判的细节。他从天眼影业提出打包转让天眼系40%及光线10%共计50%份额开始,到郑诗晴直接抛出10亿RMB的报价,再到己方从5.5亿(40%份额)到7亿(40%份额)的两次报价,以及对方始终咬定10亿不松口的强硬态度。他特别强调了郑诗晴那句“如果认知差距过大,可以不必再谈”的掀桌子言论,以及王宁用天眼科技大数据模型支撑30亿+票房的预期。
“……马董,情况就是这样。天眼那边的态度非常坚持,就是10亿,起码他们今天给到的反馈是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他们甚至明确表示,如果我们无法接受,他们可以随时转向其他意向方,或者干脆维持现状。”张强的汇报最后,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和请示的意味。
当听到“打包转让,要价10个亿”这个数字时,屏幕那头的马芸,眉梢几不可查地动了一下。尽管他早已知道天眼那边的胃口不小,但这个赤裸裸的10亿报价,依然像一根刺,扎了一下他敏锐的神经。
张强汇报完毕,办公室内陷入了短暂的安静,只有设备运行的低微嗡鸣声。张强和几位阿里影业的高管都屏住了呼吸,紧张地看着大屏幕上马老板那面沉如水的表情,等待着最终的决断。
马芸靠在椅背上,双手交叉放在身前,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他没有立刻说话,眼神深邃,显然在快速消化和权衡张强汇报的所有信息。
“杨简非常看好……不是因为不看好而退出……”马芸在心里反复咀嚼着张强汇报中的这个关键信息点。他相信这应该是真话。以杨简今时今日的地位和眼光,他没必要在这种事情上撒谎,而且其过往堪称“神迹”的投资履历也赋予了这种判断极高的可信度。这反而越发凸显了《美人鱼》这个项目的稀缺性和确定性——一个连杨简都极力看好、只是因为众所周知的非商业原因退出的顶级项目,其成功概率无疑是非常高的。
“这个杨简……”马芸心里忍不住开始腹诽,一种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一方面是无可奈何。天眼影业这种“我说多少就是多少,爱买不买”的做派,霸道至极,比他们阿里在电商领域还霸道,完全不给对手留多少周旋的余地,这在他纵横商海的经历中也是少见。他马芸什么时候被人这样“强买强卖”过?通常都是他掌握着游戏的规则和定价权。
但另一方面,一股难以言喻的佩服之情也油然而生。马芸自己也是白手起家、打造了庞大商业帝国的传奇人物,他深知要做到如此强势,背后需要何等强大的实力和自信作为支撑。杨简凭借其无人能及的眼光、恐怖的内容制作能力以及深不可测的资本实力,确实有资格制定这样的规则。他这不是在谈判,而是在宣告一个价格,等待着认可其价值的人来接盘。这种底气,让人不得不服。
“10个亿……真是把我们当冤大头宰啊……”马芸内心苦笑。即使以阿里的财大气粗,10亿现金用于购买一部电影50%的份额,这也是一个足以让任何CFO肉疼的数字。这溢价幅度,传出去绝对会坐实外界对阿里“人傻钱多”的调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