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佑三年十一月五日。
寒风卷着细碎的黄沙,掠过凉州城。
王厚按剑而立。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而今大宋在凉州早已是生根发芽。自从朝廷委派王厚经略西北,这片曾经黄沙漫卷的不毛之地,如今已是阡陌纵横,军屯遍地。
同时凉州牧场供给了宋军大量的骑兵,多余马匹还装备了大量的车队,进行这一次纵深穿插的进攻。
随着战鼓擂起,熙河路大军从凉州起兵,凉州直,党项直,还不算各军附属骑卒,汉军直属骑兵直。无数马队车队从营盘中涌出,从四面八方汇入行进的大军中。
但见近十万大军行进间,令骑往返,除密集脚步声外,别无杂音,肃然有序。
数万骑兵一出凉州,正是我汉家儿郎‘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后方则是大车,二十余万的役夫,其中过半是从秦凤路征发而来,其余则从熙河路征募。
杨大头也是其中一员。
他今年五十,原是秦州人,因朝廷招垦迁至熙河路安家落户,娶妻生子。
这次又被从熙州的家里征发至凉州来。
从熙州至凉州这条路,他已走了多少趟了,本以为年岁大了,这辈子不会再走了。
但这一次举国之战,从熙河路中每三丁要征发一人,秦凤路每五丁征发一人。保甲道,朝廷下得是死令。
什么是死令?谁敢逃役就要死的那等。
所以杨大头【运气不好】被抽中了,就不得不去了。
风沙弥漫开来,杨大头浑浊的眼睛看着这一切,所幸的是家里盖了宅子,大儿也开始发蒙了。朝廷允诺,若他折在阵中可供他大儿继续读书,日后衙门里有差事会优先安排他。
自古军兴百姓有多苦,他发蒙的大儿给他念了一首石壕吏,听得杨大头沉默了良久。
不过他转念一想,当今天子比唐朝圣人还算是开明的。他若是死了,给孩子挣一个前程,这辈子也值了。
杨大头看了眼大车,车上装载的是马料,但这并非给他拉车的骡马食用,而是专供冲阵战马的精料。
至于其他大车装着各种兵甲或粮秣。
“驾!”
杨大头扬起鞭子,跟上大军行进的队伍。
三十余万人行军并非易事,兵马各自良莠不齐,行军速度有快有慢,还要遮掩运输物资的民役。
一旦走不好即散了,所以王厚将兵马分作三部,骑卒步卒雄赳赳气昂昂,大军朝贺兰山浩浩荡荡而去,望不见尽头,日出时前队兵马方出,直至日暮时,后队方才离开凉州城。
青唐蕃部也与他们一并穿过沙漠,不过他们走另一条路线,否则沿途取水就难了。
……
鄜延路。
银川城。
宋军筑永乐城失败后,元佑二年,党项亦丢了灵州城。李秉常为了求和割让了夏州,银州等定难三州。
宋军趁势挺进,并废弃了在永乐城筑城的原方案,转而选在银州修建银川城,作为经略横山的大本营。不过一年功夫,不仅建好一千五百步城,连护耕堡都建了八座。
自宋军进筑银川后,横山附近的蕃部三分之二都投向了大宋,李秉常三令五申,不许投宋,但凡归附汉人的蕃部,一律执而杀之。
但经不住大势所趋,人心所归。
因为自元丰以来,定难五州屡屡大旱,对党项而言,河南之地只有横山和天都山可以耕牧,其余都是贫瘠不堪。
如今天都山已失,横山又年年遭遇大旱,李秉常年年点集,横山蕃部早已难应。现在宋军进筑银川城,横山蕃部多明里或暗里投宋。
其实宋军当初还可选择驻夏州,也就是当年赫连勃勃筑统万城故地,去年也被割让给宋。
但夏州经多年征战早已残破不堪,城墙都被宋太宗拔去。吕惠卿曾多次指挥河东兵马来打草谷,致土地荒凉,百姓逃亡。所以宋军只留一队兵马看守,转而经营银川城。
如今银川城中重兵拥集,从内到外透着杀伐金戈之气。
城中五间七架的白虎节堂更是气氛肃杀,厅堂四面滴水檐下甲士密布,帅旗号旗置于堂前,于寒风中飒飒作响。
种师道与米赟、曲珍、高永能、景思谊、刘法、刘延庆、刘仲武等将正在堂中聚议。
四面窗户紧闭,堂上燃着手臂粗细的红烛,军图中央则原先的定难五州。
但见主帅种师道言道。
“昔日洪州,宥州,银州羌户最是劲勇,乃李元昊,李秉常素来所持,为中国心腹大患,而今只余洪州一州!”
”但只要攻下洪州,龙州,再取盐州,如此横山可定,也完成司空布置给本路的方略!“
却见刘法出班道:“启禀节帅,末将有一计策!”
种师道道:“道来。”
刘法道:“末将派人查探过,洪州城低矮,不过沟壕一道,可命数千骑兵疾驰而袭之。”
“每名骑兵携草一束,铁锹一具,填壕而过,掘断城身即可得城。”
一旁米赟道:“洪州党项羌经营了上百年,如何能取巧而下,此策不可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