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悦如从公司仓库赶回家时,天边正飘着细碎的雨丝。她刚掏出钥匙,门就被提前打开 —— 赵兰穿着围裙站在门口,手里还攥着块没拧干的抹布,眼眶通红;林国栋坐在客厅的木沙发上,面前摆着一个黑色公文包,手指反复摩挲着包带,像是在做什么重大决定。
“悦如,你可算回来了。” 赵兰接过她湿透的外套,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饭在锅里温着,先别吃,我们有件重要的事跟你说。” 林悦如心里一紧,顺着父亲的目光看向公文包,包口露出一角白色信封,上面印着 “林氏集团法务部” 的金色公章,与她在 “星光广场” 和同上见过的印章一模一样。
林国栋深吸一口气,打开公文包,从里面拿出三样东西,整齐地摆在茶几上:一叠塑封的旧照片、一份厚重的文件袋、一封烫金封口的信函。“悦如,这些是我们准备了很久的东西,本来想等你做好准备再说,可下周就是峰会,你需要这些。” 他的手指落在文件袋上,“这里面是 DNA 检测报告,我和你妈…… 偷偷去做的。”
“DNA 检测?” 林悦如的声音瞬间发颤,指尖碰到文件袋时,能感受到里面纸张的厚度。她想起上个月回家时,母亲借口帮她梳头,偷偷剪了一缕她的头发;父亲则说 “公司体检需要亲属样本”,取走了她的唾液样本 —— 原来他们早就瞒着她,联系了林天豪的人,做了亲缘鉴定。
赵兰坐在她身边,握住她冰凉的手:“悦如,对不起,我们没跟你商量。可你去峰会见林天豪,没有实打实的证据,他未必会认你,沈家跟会借机刁难。我们找了熟人,拿你的样本和林天豪的毛发(他去理发店时留下的)做了比对,结果……” 她的声音哽咽了,“结果显示,你们的亲子关系概率是 99.99%。”
林悦如颤抖着打开文件袋,里面的检测报告用专业术语写满了两页纸,最末尾的结论栏用红色字体标注:“依据 STR 分型检测结果,排除偶然匹配,支持林悦如与林天豪存在生物学亲子关系,匹配概率≥99.99%”。报告右下角盖着国家级司法鉴定中心的红章,旁边附着检测人员的签名,每一个字都像重锤,砸在她的心上 —— 二十多年的疑惑,终于有了科学的答案,她真的是林天豪的女儿。
“我们拿到报告那天,你爸在书房坐了一下午。” 赵兰擦了擦眼泪,“他既开心你找到了亲生父亲,又怕你会离开我们。可我们知道,这些证据能帮你在峰会上站稳脚跟,能让你讨回公道,就算再舍不得,也必须给你。”
林悦如的眼泪掉在报告上,晕开一小片墨迹。她想起小时候养父母带她去公园,林国栋把她架在脖子上看烟花;赵兰在寒冬半夜起来给她缝补棉袄 —— 这些不是亲生却胜似亲生的爱,比 DNA 更能证明她的 “归属”。她攥紧报告,抬头对养父母说:“爸,妈,不管我是不是林天豪的女儿,你们永远是我的爸妈,我不会离开你们。”
林国栋的眼眶瞬间红了,他拿起桌上的旧照片,递给林悦如:“这些是你妈当年偷偷拍的,还有李婶寄来的,能证明你和苏婉、林天豪的关系。” 照片用塑封仔细包着,边角没有一丝磨损,显然被精心保管了多年。
第一张照片是 1996 年的深秋:苏婉穿着宽大的棉袄,坐在小平房的窗边,怀里抱着襁褓中的林悦如,襁褓上的鸢尾花刺绣清晰可见;窗台上摆着那只银质怀表,表盖打开着,表盘的指针停在三点十分 —— 正是苏婉与林天豪约定见面的时间。照片背面用铅笔写着:“悦如满月,婉婉说,等天豪回来,要让他看看女儿。”
第二张照片是 1998 年的夏天:年幼的林悦如坐在赵兰怀里,手里举着那个绣着鸢尾花的布娃娃,林国栋站在旁边,手里拿着个风车;背景里,李婶站在远处,偷偷举着相机,镜头还对着巷口 —— 赵兰后来解释,“当时怕沈家的人跟踪,李婶只能远远地拍,还特意把巷口的路牌拍进去,证明我们在保护你。”
第三张照片是 2008 年的冬天:林天豪站在苏婉的墓前,穿着黑色大衣,手里捧着一束鸢尾花,头发已经白了大半;墓碑上没有名字,只刻着一朵鸢尾花,旁边放着一个小小的银镯子 —— 正是苏婉当年给林悦如戴的那只。照片背面是李婶的字迹:“林天豪每年都会来,说要‘陪婉婉说说话’,却不知道他的女儿就在不远处。”
林悦如一张一张地翻着照片,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这些照片,串联起她从出生到成长的轨迹,也记录着苏婉的遗憾、林天豪的愧疚和养父母的守护。她突然发现,照片里的鸢尾花从未缺席 —— 襁褓上、布娃娃上、墓碑上,像是苏婉的目光,一直陪伴着她。
“最后这个,是上周收到的。” 林国栋拿起那封烫金信函,信封上印着 “林氏集团法务部” 的公章,“是林天豪的律师寄来的,说林天豪确认了你的身份,这是正式的确认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