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坠的过程短暂而漫长。预想中的坚硬撞击并未到来,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强大的、带着旋转力道的水流!陈远、老鹰连同另外两名队员,如同被投入激流的石子,瞬间被冰冷刺骨的地下水裹挟着,冲向未知的黑暗。
混乱中,陈远只来得及深吸一口气,便被灌了几口腥涩的地下水。他奋力挣扎,试图抓住什么,但四周只有光滑湿润的岩壁和汹涌的暗流。耳边是隆隆的水声和老鹰等人模糊的惊呼。
不知过了多久,水流速度渐缓,前方出现了一点微光。几人被冲入一个相对宽阔的地下水域,水势平缓下来。他们狼狈地爬上一处相对干燥的岩石平台,剧烈地咳嗽着,吐出呛入的河水。
“首领!您没事吧?”老鹰抹了一把脸上的水,急切地问道,同时警惕地环顾四周。另外两名队员也迅速靠拢,结成简单的防御阵型。
陈远摆了摆手,示意自己无碍。他环视所处环境,这里似乎是一个巨大的地下溶洞,但与他之前见过的任何天然溶洞都不同。洞壁有着明显的人工开凿痕迹,镶嵌着一些早已失去光泽的金属构件。那点微光,来源于高处岩壁上几块散发着柔和白光的、类似夜明珠的石头,但其光芒稳定,绝非生物荧光。
“我们还在那‘山体’内部,或者说,在其下方。”陈远判断道,“那条水道,可能是宇文恺设计的应急排水或运输通道。”
他们的目光被溶洞中央的事物吸引。那里并非冰冷的机械,而是一排排整齐排列的、如同书架般的金属架构,上面堆满了各种尺寸的卷轴、皮卷和码放整齐的竹简。旁边还有石质的平台,上面摆放着各种早已锈蚀的工具、半成品的金属零件,以及一些绘制到一半的草图。空气中弥漫着陈腐的纸张、墨锭和金属氧化混合的独特气味。
这里……像是一个古代的研究室或者档案馆?
宇文恺深知其研究的价值与危险性,故在重要节点设施下设置秘密档案库,采用防潮、避震设计,并以特殊矿物照明,以期知识能跨越时间长河留存。
陈远走近那些“书架”,小心地拿起一卷以某种动物皮革鞣制而成的卷轴。展开一看,上面是以精妙的笔墨绘制的机械结构三视图,旁边标注着密密麻麻的篆文注解,其内容深度远超他手中那半卷图谱!
“《地脉调控枢机细论》、《星烁共振原理九章》、《九州水经注疏》……”陈远看着卷轴侧面的标签,心跳不禁加速。这些,才是宇文恺核心知识的真正载体!天工苑和“影卫”争夺的,恐怕只是流落在外的一些皮毛和应用技术!
他快速翻阅着,许多困扰他许久的技术难题,在这里找到了原理性的解答。关于星烁之种,一卷名为《灵源本纪》的皮卷中提及,它并非人造物,而是天地生成的一种特殊能量结晶,能与地脉能量产生深层共鸣,是操控大型地脉机械的“灵引”,极其罕见。
“首领,你看这个。”老鹰在另一处石台上有所发现。那是一个密封的金属圆筒,筒身刻着一行小字:“留待有缘,破妄存真。”
陈远小心地打开圆筒,里面是一封以帛书书写的长信,字迹苍劲有力,与宇文恺手稿上的笔迹同出一源!
信的开篇,便直言:
“后世得见此信者,无论汝为何人,需知吾宇文恺毕生心血,非为权谋征伐,而在定九州安澜,泽被苍生。然,地脉之力,浩大难驯,用之善则风调雨顺,用之恶则山河破碎……”
信中详细记述了宇文恺建造九大地脉枢纽的初衷,是为了调节天下水旱,平衡地气,避免大范围的自然灾害。但他也预见到,后世可能有人会滥用此力,因此设下重重限制,并将最关键的控制法和“钥匙”分散隐藏。
信的末尾,提到了“影卫”的前身——“监天司守密人”。最初,他们确实是忠于职守的保护者。但随着朝代更迭,其中一部分人野心滋生,认为应当利用这股力量“择优而辅”,甚至“代天择主”,这才逐渐演变成如今神秘的“影卫”。而“天工苑”,则是一些醉心技术、试图复原并超越宇文恺成就的学者后裔所创,内部同样因理念不同而分化。
“原来如此……”陈远恍然。所有的线索在此刻串联起来。无论是“影卫”还是天工苑,都只是继承了宇文恺遗产的一部分,却都偏离了他最初的初衷。
“我们必须把这些东西带出去!”陈远意识到这些知识的重要性,它们不仅是力量,更是责任,是阻止石敬瑭和“影卫”疯狂行径的关键。
然而,如何出去?他们坠落的水道是逆流,无法原路返回。
几人分头寻找出口。很快,一名队员在溶洞一侧发现了一道紧闭的金属大门,门上没有锁孔,只有一个手掌形状的凹陷,凹陷周围刻着细密的能量回路。
“需要特定的‘钥匙’或者……权限?”老鹰皱眉。
陈远走上前,看着那手掌形状的凹陷,心中一动。他想起了墨衡临终前的话,以及“星烁之种”与地脉机械的共鸣。他深吸一口气,尝试着将手掌按入了那个凹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