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上的喧嚣,通过无声的电波,传遍了整个大陆,最终在纽卡斯尔钢铁厂那沉寂的转炉车间里,化为一片死寂。工人们围在车间的广播喇叭下,听着肖恩·马奎尔那夹杂着哭腔的忏悔,每个人的脸上都交织着被欺骗的愤怒、被利用的羞愧以及一丝如梦初醒的茫然。那个曾被他们视为反抗暴政的英雄,那个承诺带给他们尊严和财富的兄弟会领袖,原来只是一个被金钱操控、满口谎言的赌徒和小丑。
当法官宣判罢工为非法行为的那一刻,没有人欢呼,也没有人抗议。一场曾席卷全国的工业风暴,就这样以一种近乎荒诞的方式,在真相面前悄然熄灭。第二天,工人们默默地回到了自己的岗位,重新点燃了冷却的炉火。没有人再提起工人兄弟会,这个名字仿佛成了一个可耻的烙印,在一夜之间从所有人的记忆里被抹去了。
风波似乎平息了。然而,在平静的表象之下,一道深刻的裂痕已经产生。工人们与德籍工程师之间、不同派别的工人之间,都弥漫着一种尴尬而不信任的气氛。生产恢复了,但那种建厂之初充满希望和自豪的昂扬士气,却消失了。每个人都低着头,沉默地工作,仿佛一场大病初愈,元气未复。
在堪培拉,亚瑟听完了整场广播。他没有发表任何胜利宣言,也没有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会借此机会,对工会势力进行打压,以重塑秩序时,一道来自总督府的指令,却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指令发给了三方:钢铁厂总工程师汉斯·施密特、工会联盟主席汤姆·霍根,以及联邦工业仲裁法院。
指令的内容异常简洁,却又蕴含着不容置疑的意志:
一、严禁对任何参与此次罢工的普通工人进行任何形式的追责或解雇;
二、责成工厂管理者,必须在一个月内,就罢工前工人反映的非极端诉求(如食堂伙食、劳保用品发放等),与工会代表进行重新协商;
三、要求仲裁法院,在审理马奎尔等人的刑事案件之外,必须依据《劳资关系契约》,对工厂管理者在日常管理中可能存在的疏漏,进行独立调查。
这道指令,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汉斯·施密特对此表示了强烈的不解,甚至愤怒。他亲自从纽卡斯尔赶到堪培拉,在总督府的书房里,与亚瑟进行了一次激烈的争论。“殿下,我无法理解!”这位严谨的德国工程师,第一次在亚瑟面前表现出如此激动的情绪,“他们破坏了生产,损害了设备,挑战了工厂最基本的纪律!现在,我们不仅不能惩罚他们,反而要去反思自己的管理?这会彻底摧毁我们建立起来的权威!以后,任何一个工人都可以随意罢工,然后把责任都推给一个虚构的阴谋!”
“施密特先生,”亚瑟平静地看着他,示意他坐下,“我理解您的愤怒。但请您想一想,为什么马奎尔的谎言,能如此轻易地点燃整个工厂?那是因为在干燥的木柴堆上,只需要一颗火星。工人们对食堂的抱怨,对罚款规定的不解,对你们这些外国专家的隔阂,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木柴。阴谋家只是利用了它们,但并非创造了它们。”
“我的目的,不是要惩罚那些被利用的工具。”亚瑟的目光变得深邃,“而是要彻底清理掉这些容易被点燃的木柴,修复我们这部机器本身存在的裂痕。否则,就算我们今天抓住了马奎尔,明天,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马奎尔出现。”
在说服了施密特之后,亚瑟将更大的舞台,交给了汤姆·霍根和比利·休斯。
工会联盟没有庆祝他们的胜利。相反,在霍根的带领下,一场深刻的内部反思和清理门户运动,在工人阶级内部展开了。霍根亲自来到纽卡斯尔,他没有召开慷慨激昂的群众大会,而是带着几个助手,一头扎进了那些最底层的工人宿舍里。
他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倾听他们最真实的抱怨。他没有为自己辩解,反而首先代表工会联盟,为此次事件中没能及时察觉阴谋、没能保护好工人兄弟而公开道歉。这种坦诚的姿态,迅速赢回了工人们的信任。
而比利·休斯,则发挥了他细致入微的特长。他像一个最严谨的社会学家,带着一个小团队,对工厂的每一个管理细节进行调研。从食堂的菜单和采购账目,到劳保手套的发放记录,再到加班时间的计算方式。他将所有不合理、不透明的地方,都一一记录下来,整理成一份长达百页的、详尽的改革建议报告。
一个月后,在联邦工业仲裁法院的主持下,一场全新的、真正意义上的劳资谈判开始了。谈判桌的一边,是汉斯·施密特和他所代表的厂方管理者;另一边,则是汤姆·霍根和手持改革报告的比利·休斯。
这一次的谈判,没有了对抗和煽动。双方在《劳资关系契约》的框架下,就每一个细节问题,进行着激烈但理性的争论。最终,一份全新的《工厂管理补充协议》诞生了。协议规定,成立由工会、厂方和独立第三方共同组成的伙食监督委员会;将所有罚款条款,改为更具人性化的积分考核制度;并设立了固定的工人意见箱和定期的劳资恳谈会。
这场风波平息了。但它留下的,却远比一场普通的罢工要多得多。亚瑟没有动用一兵一卒,却通过对法律和规则的巧妙运用,彻底赢得了工人阶级的民心。他们亲眼看到,在遭遇不公时,总督殿下和那份神圣的《契约》,是他们真正可以信赖的后盾。
而澳大利亚的工人阶级,也在这场淬炼中,变得更加成熟和理性。他们学会了如何识别那些危险的煽动家,明白了非理性的暴力对抗只会伤害自己。工会联盟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巩固,汤姆·霍根和比利·休斯,成为了无可争议的劳工领袖。
更重要的是,亚瑟与工会之间,建立起了一种超越阶级、基于互信的政治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在未来的岁月里,将成为澳大利亚社会面对更大风暴时,最坚固的稳定器。
在一个雨后初晴的傍晚,亚瑟再次来到纽卡斯尔。他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是悄悄地走进了一家工厂附近的工人酒馆。他看到,工人们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正聚在一起喝着啤酒,大声地谈笑着。他们的脸上,虽然依旧带着疲惫,但那种压抑和对立的气氛,已经一扫而空。
汤姆·霍根也恰好在那里。他看到亚瑟,笑着举起了手中的啤酒杯。
亚瑟也举杯示意。
喜欢建国澳大利亚,从袋鼠到巨龙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建国澳大利亚,从袋鼠到巨龙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