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城市的霓虹透过办公室的玻璃窗,在苏念专注的侧脸上投下变幻的光影。她没有开主灯,只有电脑屏幕的光映亮了她面前的一方天地。
张辰发来的技术报告,她反复看了三遍。
每一个IP跳转的路径,每一次登录与发帖的时间戳,都与她记忆中的工作节点严丝合缝地对应起来。那个与李晓晴常用VPN高度重叠的加密节点,更是像黑暗中燃起的一簇火苗,瞬间照亮了迷雾中的路径。
证据链清晰,指向明确。
苏念关掉文档,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指尖无意识地轻叩着桌面。愤怒吗?有的。被人在暗处屡次中伤,泥人尚有三分土性。但更多的,是一种冰冷的清醒和高速运转的算计。
直接拿着证据去找李晓晴对质?或者上报给HR?
这念头只在脑海中停留了一瞬,便被苏念否决了。
撕破脸是最低级的处理方式。除了换来一时口舌之快,以及一个摆在明面上、更加不择手段的敌人之外,对她毫无益处。李晓晴完全可以矢口否认,声称账号被盗,或者反咬一口她伪造证据、恶意构陷。在没有司法级别铁证的情况下,这种纠缠只会让她陷入被动,甚至可能被对方利用,反衬成得势不饶人、排挤同事的形象。
更何况,她现在风头正劲。活动成功的余温尚在,张宏的表扬言犹在耳,陆时衍更是寄予厚望。此时若爆出与同事的激烈冲突,无论谁对谁错,都难免会给人留下“不稳重”、“难以容人”的印象,平白消耗刚刚建立起来的专业形象。
得不偿失。
那么,该如何利用好手中这张牌?
苏念的目光落在窗外遥远的一点,思绪飞转。李晓晴的敌意,根源在于竞争,在于嫉妒,或许还有她所不知道的、更深层的原因。简单地消除敌意几乎不可能,但可以设法将其引导、控制,甚至……转化利用。
她要让李晓晴清楚地知道两件事:第一,她苏念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暗地里的手段她心知肚明,并且拥有反击的能力;第二,与其两败俱伤,或许存在另一种对彼此更有利的“相处模式”。
关键在于“度”的把握。警告需要足够清晰,但不能过度逼迫;要展示力量,但不能显得咄咄逼人。这就像一场微妙的心理博弈,每一步都需计算精准。
一个初步的计划,在她心中渐渐成型。她需要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一个能自然地将“信号”传递给李晓晴,而又不落痕迹的场合。
“叮——”
手机的提示音再次响起,将她从沉思中拉回。是日程提醒:“明日14:00,与张辰碰面(老地方)。备注:携带分析报告结论。”
苏念回复了一个“好”字,心中安定了几分。张辰的技术支持是她计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他的判断将帮助她完善细节。
收拾好东西,苏念走出寂静的办公楼。夜风带着一丝凉意,吹拂在脸上,让她精神一振。抬头望去,漫天星子稀疏,却各自闪烁着不容忽视的光芒。
就像这职场,有明处的喝彩,也有暗处的礁石。而她,既要能在喝彩中保持清醒,也要学会在暗礁间稳妥航行。
---
第二天,忙碌的上午在各种会议和沟通中飞快度过。活动成功的余波仍在持续,不时有其他部门的同事过来打招呼,或好奇,或祝贺。苏念一一得体应对,不卑不亢。
她注意到李晓晴的位置一直空着,直到快中午才看到她匆匆进来,脸色比昨天更加晦暗,眼底带着掩饰不住的疲惫。
午休铃响,办公室瞬间喧闹起来。苏念不紧不慢地整理好桌面,拿起手机和一个小巧的笔记本,对周雯说了句“我出去透透气”,便走出了办公区。
她特意绕了一段路,从李晓晴工位旁经过。两人视线有瞬间的交汇,李晓晴迅速低下头,假装在包里翻找东西。苏念脚步未停,唇角却几不可察地弯了一下。那是一种洞悉一切后的平静,比任何锐利的目光都更具压迫感。
所谓“老地方”,是公司后街一个几乎被遗忘的社区小公园。绿树成荫,长椅散落,午休时分格外安静,只有几声鸟鸣偶尔响起。
张辰已经等在那里,手里拎着两杯咖啡。“念姐,这儿。”他招手,将一杯热美式递过来。
“谢谢。”苏念接过咖啡,在他身边坐下,“报告我仔细看过了,很详细,辛苦你。”
“应该的。”张辰推了推眼镜,表情是技术宅特有的认真,“结论你都看到了吧?指向性非常明显。虽然法律上可能无法作为直接证据,但在我们内部,基本可以锁定就是她了。”
“嗯,我明白。”苏念点点头,抿了一口咖啡,苦涩的液体让她思路更清晰,“辰哥,以你的判断,如果对方察觉到我们在调查,有能力反追踪或者清除更确凿的证据吗?”
张辰想了想,肯定地摇头:“很难。我用的方法比较……嗯,非主流,跳过了常规的日志记录。除非她身边有顶级的、并且愿意为她冒险的黑客,否则很难发现和清理干净。而且,从她的操作习惯看,虽然用了些隐藏手段,但本身技术层面并不算很高明,警惕性也一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