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活动的大获成功,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在周一清晨的创科集团内部缓缓扩散开来。
苏念准时踏入办公室,明显感觉到投向自己的目光与之前有所不同。少了些审视与怀疑,多了几分好奇与探究,甚至偶有几道带着善意的微笑。她面色如常,径直走向自己的工位,心中却清楚,这是她用实打实的成绩换来的微小改变。
刚打开电脑,内部通讯软件便闪烁起来。是副总张宏发来的消息:
【张宏:苏念,来我办公室一趟。】
苏念心头微凛,整理了一下衣着,敲门而入。
张宏坐在办公桌后,脸上带着难得的和煦笑容:苏念,坐。他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周末的活动,我虽然没到场,但各方面反馈都很好。社区刘主任亲自打电话来道谢,说活动效果远超预期,媒体曝光度和居民参与度都很高,给我们集团的社会形象加分不少。
他顿了顿,拿起一份刚打印出来的文件:这是初步的活动数据报告,张辰那边效率很高,一早就发过来了。线上互动总量、媒体转载量、潜在客户咨询量,这几个核心指标都非常亮眼,甚至超过了我们年初几个大型营销活动的单日数据。做得不错!
谢谢张总,这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苏念谦逊地回应,心中一块石头落地。来自高层领导的正面肯定,比任何流言蜚语都更有力量。
嗯,不骄不躁,很好。张宏满意地点点头,之前预算会议上的一些不和谐声音,你不必放在心上。职场就是这样,用成绩说话比什么都强。这次活动,不仅证明了你的项目策划能力,也展现了你的现场执行和危机处理能力。集团高层也注意到了。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苏念一眼:继续努力,好好干。
我会的,张总。苏念起身,恭敬地告辞。
回到工位,周雯立刻凑了过来,压低声音,难掩兴奋:念姐,张副总找你是不是表扬我们了?我早上听到好几个其他部门的人在议论我们的活动呢!
苏念笑了笑,将张宏的话简单转述,周雯听得眼睛发亮,比了个胜利的手势。
对了,念姐,周雯想起什么,声音更低了些,我早上在茶水间碰到李晓晴了,她脸色可不怎么好看,跟我打招呼都皮笑肉不笑的。
苏念对此并不意外。李晓晴处心积虑想看她笑话,甚至可能在背后推波助澜,如今活动大获成功,她自然脸上无光。
果然,一整天,李晓晴都显得有些沉默,除了必要的工作交流,几乎没怎么说话,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活跃地在办公室串岗聊天。但这种沉默,反而让苏念觉得更像是在酝酿着什么。
下午,苏念收到了陆时衍通过公司内部系统发来的一封邮件。邮件标题很简单:非遗生活美学体验日活动的后续跟进。
邮件内容公事公办,先是简短肯定了活动的成功,随后提出了几条非常具体且有深度的建议:例如,如何将此次活动的热度与集团正在推广的文创科技板块进行联动;如何将收集到的用户反馈和数据,沉淀为可复用的社区文化运营模型;甚至建议可以考虑与云织坊等优质非遗方建立更长期的战略合作,而非一次性的活动。
每一条建议都切中要害,显示出他不仅关注活动本身,更着眼于长远的商业价值挖掘和品牌建设。
邮件的最后,他写道:请基于此次活动成果及上述思考,在一周内提交一份详细的项目总结与未来规划建议报告,直接抄送给我。
没有多余的寒暄,完全是上级对下属的工作指令。
但苏念却从这封严谨克制的邮件里,读出了比口头表扬更珍贵的东西——真正的重视和期许。他将更重要的思考课题交给了她,这意味着在他心中,她的能力已经得到了初步的认可,值得承担更具战略性的工作。
她深吸一口气,回复:收到,陆总监。将按要求完成报告。
关闭邮件窗口,苏念感到一股新的动力注入身体。活动成功只是第一步,如何将短暂的胜利转化为可持续的成果,才是更大的挑战。陆时衍给她指明了方向。
她立刻投入工作,开始整理活动数据、分析用户反馈、研究集团文创科技板块的现有业务,并构思与云织坊等合作方的长期合作模式。她必须将这份报告做得扎实、有见地,才能不辜负这份期许。
忙碌中,时间飞逝。临近下班时,张辰发来了一个加密链接和密码。
【辰:念姐,你要的好东西。那个匿名账号最近一周的所有活动日志、尝试连接的IP节点(虽然大部分是跳板)、以及它发帖和登录的时间规律,都在里面了。技术分析报告我也写好了,结论指向性很明显。你看什么时候方便,我跟你详细汇报?】
苏念心中一紧。该来的总会来。
【念:谢谢,辛苦了。报告我先看。明天午休时间,老地方见?】
【辰:OK。】
所谓的老地方,是公司附近一个僻静的小公园,适合谈些不想被人听见的事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