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饶州境内,数万名被征发的民夫推着独轮车,挑着扁担,汇成一条条奔腾不息的洪流。
海量的粮草、军械、帐篷等辎重,源源不断地从歙州、从鄱阳,汇集向西边的余干县。
如此大的动静,旌旗招展,尘土蔽日,根本瞒不过任何有心人的耳目。
洪州,镇南军节度使府。
殿内,四角摆放的巨大冰盆散发着丝丝凉气,却丝毫驱不散赣王钟匡时内心的燥热与惶恐。
他坐立不安地在殿中来回踱步,华美的袍服下摆在光洁的地砖上拖曳,发出“沙沙”的声响,更添几分烦乱。
“报——”
一声嘶哑而急促的呼喊从殿外传来,打破了殿内的死寂。
一名风尘仆仆、浑身被汗水与泥水浸透的斥候,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他因力竭而站立不稳,“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里带着无法掩饰的哭腔:
“大王!饶州……饶州刘靖,尽起大军,已至余干!其军势浩大,粮草辎重,遮天蔽日,看其方向……正向西来!”
“哐当!”
“哐当!”
一声清脆欲裂的巨响。
那只钟匡时一直紧握在手中把玩、价值连城的前朝白玉茶盏,从他微微颤抖的指间滑落,在坚硬的青石板上摔得支离破碎。
然而,钟匡时仿佛没有听到那刺耳的碎裂声。
他的目光死死地盯着地上那一片狼藉的、刺眼的白,瞳孔骤然收缩。
他看到的,仿佛不是碎裂的玉,而是自己即将四分五裂的江山。
一股寒意从尾椎骨猛地窜起,直冲天灵盖,让他浑身冰冷,如坠冰窟。
他脸色煞白,踉跄着后退两步,一屁股跌坐在王座之上,嘴唇哆嗦着,喃喃自语:“西进……他果然是冲着本王来的……”
“大王息怒!”“大王!”
一声沉喝,如洪钟大吕,在空旷的大殿中轰然炸响。
“此时,切莫自乱阵脚!”
首席谋士陈象快步上前,对着失魂落魄的钟匡时深深一揖,他的声音依旧沉稳,试图在这即将崩塌的局势中,撑起最后一根梁柱。
“刘靖此人,自起兵以来,最重‘大义’名分。”
“他入主饶州,打的是奉大王之令、驰援洪州、共讨危贼的旗号,此事已传遍江西。”
“若是此刻他悍然西进,转而攻打盟友之所在的洪州,便是背信弃义之举。”
“他在江西并无根基,全赖声名立足,此等自毁长城、自断臂膀的蠢行,以刘靖之智,断然不会做!”
这番有理有据的分析,如同一剂定心丸,让钟匡时急促的呼吸稍稍平复了些许。
他眼中的慌乱也随之褪去几分。
是啊,刘靖是个聪明人,聪明人不会做这种蠢事。
但下一刻,他猛地抬起头,布满血丝的双眼死死盯着陈象,声音嘶哑地苦笑道:“陈卿,你说得对。”
“眼下他不打,可往后呢?!往后呢?!”
他像是被蝎子蛰了一下,猛地从王座上弹起,疯了似的冲到墙壁上悬挂的巨大舆图前,颤抖的手指在那片代表江西的疆域上划过,最终停在了信州、抚州的地界。
“等到他诛灭了危全讽,尽吞信、抚二州之地,半个江西都要落入其手!”
“届时他坐拥饶、歙、信、抚四州之兵,府库充盈,兵精粮足,再以大义名分号令天下,兵锋所指,本王……”
“本王拿什么去抗衡?!”
“届时,本王是降,还是不降?!”
最后几个字,他几乎是用尽全身力气吼出来的,却充满了色厉内荏的虚弱与绝望。
陈象一时语塞。
他看着那幅巨大的舆图,眉头紧紧锁成了一个“川”字,脑中飞速盘算着破局之法,却发现无论如何推演,最终都指向一个死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他家大王,名义上是镇南军节度使,是朝廷册封的赣王,是江西之主。
可实际上,北有江州杨氏阳奉阴违,东有如日中天的刘靖这头猛虎,南有虔州彭氏叔侄虎视眈眈,就连自家主公的岳丈危全讽,也从未将他这个女婿放在眼里,动辄兵戎相向。
他真正能掌控的,只有一个洪州。
麾下兵马,也仅剩数万军心涣散的镇南军。
更要命的是,洪州地处赣江下游平原,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一旦大军压境,连个能够据守的关隘都找不到。
这种局面,便是诸葛武侯再世,怕也只能抚额长叹,道一句“非臣之不能,实乃天命不在我”。
见到一向智计百出、从容镇定的陈象都久久不语,面露难色,钟匡时心中最后一丝侥幸也彻底破灭了。
他失魂落魄地哀叹:“引狼入室……本王真是引狼入室,悔不当初啊!早知今日,当初就该让危全讽破了城!”
陈象强打起精神,再次躬身,声音里带着一丝悲悯:“事已至此,追悔无益。”
“大王眼下唯有励精图治,加紧操练兵马,修缮城防,以待时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