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深度八尺,宽度一丈二,符合朝廷的水利章程 。”张御史蹲下身,抓起一把沙土,放在手里捻了捻,“沙土里掺了石灰和糯米汁,黏性十足,是筑堤的好材料。沈知州,看来你对水利工程,倒是下了不少功夫 。”
“下官只是不想辜负百姓的信任 。”沈辞笑了笑,指着远处的渠水,“青川渠连接着青溪县的五条河流,是沿岸三万百姓的生命线。下官不仅要修好水渠,还要在渠边修引水渠,让沿岸的农田都能灌溉,明年百姓们就能有个好收成 。”
张御史看着沈辞眼底的坚定,心中暗暗赞赏。他原本以为沈辞只是个靠查贪腐上位的官员,没想到对水利工程也如此精通。他站起身,语气缓和了几分:“沈知州,本御史在京城就听说你是个为民办实事的好官,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你放心,只要水渠修缮符合章程,本御史定会在朝廷面前为你美言 。”
沈辞拱手道谢,心中却已有了盘算。张御史刚到青溪县就知道奸细的事,定是有人在他面前说了闲话,十有八九是吴天的同党。不过,只要水渠修缮顺利,百姓满意,再加上张御史的亲眼所见,就算有人想栽赃,也无从下手 。
傍晚时分,赵武从州府回来,脸上带着兴奋:“大人,我们把吴天和粮商协会的二十三个核心成员都抓了,在他的宅院里搜出了五万两银子和一张账本——账本上记录着他这些年哄抬粮价、囤积居奇的罪行,还有他给李嵩送礼的明细 。”
“账本呢 ?”沈辞连忙问道 。
“在这里 。”赵武从怀里掏出账本,“苏小姐已经让人抄了一份,送到巡按御史那里去了。另外,我们还在吴天的密室里搜出了一封信,是宁王的余党写的,让他破坏青川渠,拖延水利工程,好给朝廷制造麻烦 。”
沈辞接过账本,快速翻到给李嵩送礼的部分,上面的记录比周显供词里的还要详细,甚至包括李嵩每次收礼后的回复。他将账本收好,眼底闪过一丝冷光:“吴天不仅是粮商协会的会长,还是宁王的余党。赵武,你立刻去地牢提审吴天,让他把宁王余党的藏身之处都招出来——咱们趁这个机会,把靖安州的宁王余党一网打尽 。”
赵武领命而去,沈辞坐在书房里,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心中思绪万千。从查贪腐到防匈奴,再到如今的兴修水利、抓宁王余党,靖安州的局势一步步稳定下来,但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宁王虽然被抓,但他的余党还有很多,朝廷的官场也并非一片清明,未来还有很多挑战在等着他 。
“沈辞,张御史让我来问你,明日要不要一起去青川渠查看进度 ?”苏清鸢走进书房,手里拿着一件厚实的棉袍,“天气越来越冷了,你每日在渠工营地待着,别冻着了 。”
沈辞接过棉袍,心中一暖:“明日我要去提审吴天,让李修远陪张御史去渠工营地吧。对了,吴天的粮铺和宅院,你让人清点一下,粮铺改成平价粮店,宅院改成学堂,让青溪县的孩子们能读书识字 。”
“好 。”苏清鸢点点头,“我已经让人去办了。另外,巡按御史派人来说,朝廷嘉奖你的文书明日就能到,他会亲自来青溪县为你宣读 。”
沈辞笑了笑,没有说话。嘉奖文书对他来说,只是一份荣誉,他更在意的是青川渠能顺利修好,百姓们能过上安稳日子。他走到舆图前,指尖在青川渠的终点处画了一个圈——那里是青溪县的粮仓,等水渠修好后,粮船就能直接开到粮仓门口,再也不用靠百姓肩扛手提,既能节省人力,又能减少粮食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
次日清晨,巡按御史带着朝廷的嘉奖文书来到青溪县。渠工营地的百姓和工匠们听说要宣读嘉奖文书,都围了过来。巡按御史站在高台上,声音洪亮:“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靖安州知州沈辞,清查贪腐、稳固边境、心系百姓、兴修水利,功绩卓着,特升为靖安州知府,赏银千两,绸缎百匹,钦此 !”
百姓们闻言,纷纷欢呼起来,对着沈辞拱手行礼:“恭喜沈知府!沈知府千岁 !”
沈辞接过嘉奖文书,对着京城的方向拱手:“臣沈辞,谢陛下恩典!臣定当尽心竭力,守护靖安州百姓,不负陛下所托 !”
巡按御史走到沈辞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沈知府,恭喜你!朝廷对你寄予厚望,你可不能辜负 。”
“下官定不辜负朝廷和百姓的信任 。”沈辞笑了笑,转头对百姓们说,“乡亲们,我升了知府,还是会留在靖安州,和大家一起把水渠修好,把靖安州建设得越来越好 !”
百姓们的欢呼声更大了,张御史看着这一幕,忍不住对巡按御史说:“沈知府能得百姓如此爱戴,真是靖安州之福啊 。”
巡按御史点点头:“是啊,沈辞这孩子,有勇有谋,还心系百姓,将来定能有更大的作为 。”
宣读完毕,沈辞陪着巡按御史和张御史去青川渠查看进度。此时的青川渠,堤坝已筑到三尺高,工匠们正在铺设防渗的石板,百姓们则在渠边开挖引水渠,一派繁忙景象 。
喜欢赘婿掌心娇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赘婿掌心娇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