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氤氲中,程度缓缓放下茶杯。他知道,这个问题答好了,就能进入高育良的视野;答错了,可能就此止步。
这不是学术探讨,而是政治站队。
高育良想知道的,不是社会治理本身,而是他程度的立场。
程度微微前倾,语气沉稳:老师,我认为当前社会治理的核心矛盾,是发展速度稳定底线的平衡。
他观察着高育良的反应,继续道:比如沙地王和湖门村的拆迁,如果一味追求速度,强拆强迁,容易引发群体事件;但如果过分迁就个别钉子户,又会拖累整体发展。
这个回答很取巧,既点出了现实问题,又没有直接批评赵瑞龙。
高育良手指轻轻敲击扶手:那你觉得该如何平衡?
程度知道,必须展现自己的价值了。
我认为应该坚持三个原则——第一,程序合法。“征地拆迁必须手续完备,补偿标准公开透明。
第二,手段灵活。对合理诉求要解决,对无理取闹要依法处置。
第三,底线思维。 绝不能发生恶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
他特意顿了顿,补充道:就像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改革可以雷霆手段,但必须师出有名。
巧妙地将高育良欣赏的历史典故融入现代治理。
既表明自己不是迂腐之人,又划清了底线。
高育良眼中精光一闪,突然抛出一个尖锐问题:如果遇到特殊时期、特殊情况,是否可以用非常之法
办公室空气骤然凝固。
祁同伟的茶杯悬在半空,目光在两人之间游移。
程度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考验——高育良在问他:为了大局,能否不择手段?
他深吸一口气,字斟句酌:老师,非常之法就像一剂猛药,用对了可以治病,用错了反而会要命。
我认为关键是要有停药机制——非常时期结束后,必须立即回归法治轨道。
沉默良久,高育良突然轻笑出声:同伟啊,你这个学弟,比你会打官腔。
他站起身,从书柜取出一本《资治通鉴》,递给程度:下次来,我们聊聊这本书。
这是明确的接纳信号。
在汉东官场,能被高育良赠书的人,都会进入他的核心圈子。
程度双手接过,恭敬道谢。
转身离开时,他余光瞥见高育良桌上那本《万历十五年》,正翻在第158页——那是讲述张居正死后被清算的章节。
看来自已的话高老师算是听进去了,他不知道会不会改变十年之后高老师的命运.......
”小程,你是一直想在公安口呢?还是去其它地方锻炼一下?高育良突然问道。
程度心头一震。—这不是普通的职业规划询问,这是汉大帮的入帮测试!
茶香氤氲中,程度余光扫过书房的陈设:书架上整齐排列的法学着作,墙上厚德载物的书法横幅,茶几上那套精致的紫砂茶具。
这些看似寻常的摆设,实则处处彰显着汉大帮的底蕴。
他想起前世的调查资料:
早在十年前,梁群峰都已经在组建‘汉大帮’了。
汉东大学也是汉东省唯一的双一流高校,在那个可以分配的年代,可以说占据整个汉东省五分之一。
这些年,‘汉大帮’从基层的镇、县,已经延伸到区、市、省里面了,职能部门包括学术研究、公、检、法和政府职能部门。
有些还在部委任职,比如某部规划处处长等要职。
在汉东省,梁群峰是现任的‘汉大帮’帮主,而再过一两年,他就要退休了,高育良就是他指定的‘汉大帮’接班人。
所以,现在是高育良在布局了!
程度放下茶杯,声音平稳:老师,我个人更倾向于在政法系统深耕。
这个回答很巧妙。
既表明了对公安口的忠诚,又没把路堵死。
高育良微微颔首:哦?说说理由。
程度早有准备:第一,专业对口。我学的是侦查学,这些年积累都在这个领域,第二,当前汉东治安形势复杂,正是用人之际,也容易出成绩!“
程度知道,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全国治安、刑案问道也越来越突出。
从刚开始的严打,到宽松治安怀境、再到扫黄打非、再到打黑除恶,最后到扫黑除恶,特别是最后的扫黑除恶!
别看只有一字之差,打和扫完全是两个概念。
打只是针对性、有案件发生之后的行为,扫就不一样了,这是常态化的纳入了日常工作,并且,从打黑除恶开始,从全开始的公安口一把手任职地方副长官,可见公安口在体制之重,从服务部门变成了政府口最强势的部门。
如果有关系,上升起来比其它部门要容易一些,但也有一点,上升渠道受到限制,毕竟,公安口在本级政府与上级命令有冲突时,优先听地方政府的命令。
这无疑会得罪上级公安机关,这给上升带来一定的不利性!
他故意顿了顿,补充道:当然,如果组织需要,我也愿意到其他岗位锻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