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提示:当前时间点:永徽三年秋,皇子礼弘满月宴后一月。宿主状态:身体恢复度85%,精神力稳定。核心任务:应对“晋封延迟”困境,稳固现有地位,消除潜在威胁。支线任务:警惕萧昭容(原淑妃)势力反扑,探查皇后动向,寻找“前朝秘毒”线索。后宫关注度:极高,猜测与观望指数提升。恶意环境指数:75%(晋封悬置引发新的不确定性)。】
永徽三年的秋风,已带上了明显的凉意,卷过紫禁城层层叠叠的金色琉璃瓦,扫过宫道两旁开始泛黄的梧桐树叶,带来一种萧瑟却又清朗的气息。夏末最后那点黏腻的暑气早已被涤荡干净,然而,缀锦宫内外,乃至整个后宫,却弥漫着一种比暑热更令人窒息的微妙氛围。
皇子礼弘的满月宴,那场极尽荣宠、彰显天家喜悦与威严的盛宴,仿佛还是昨日之事。陛下对伍昭仪母子毫不掩饰的爱重与赏赐,以及萧淑妃被废黜位份、贬为昭容并禁足夺权的雷霆之惩,都曾让六宫之人清晰地感受到帝王心意的倾斜与宫廷权势的骤然更迭。那段时间,缀锦宫门庭若市,贺喜巴结之人几乎踏破了门槛。
然而,盛极之后,往往是更为敏感的观望。满月宴过去已近一月,皇帝在宴会上对伍元照母子的种种褒奖与厚赏言犹在耳,但一个最关键、也最符合“惯例”的环节——对诞育皇子的有功嫔妃进行晋封,却迟迟未见动静。
后宫之中,母以子贵是铁律。尤其伍元照已是正二品昭仪,再进一步,便是妃位。四妃之位,多年来唯有萧氏(已贬)一人占据,若伍元照晋封,将是陛下登基以来首次册妃,意义非同小可。众人皆以为,这应是水到渠成之事。可偏偏,旨意悬而不发。
缀锦宫的门庭,经历了一段喧嚣的贺喜高峰后,渐渐显出一种异样的冷热交替。明面上的巴结奉承依旧不少,每日前来请安、送礼的低阶宫嫔仍络绎不绝,但那份热络底下,开始渗入丝丝缕缕的探究、揣测,乃至某些角落里悄然滋生的幸灾乐祸。皇帝对缀锦宫的赏赐依旧丰厚,关怀的问候也未曾间断,唯独那名分,像秋千一样,荡在空中,迟迟落不下来。这种悬滞,比直接的冷遇更磨人心性,也更能激发人心的幽暗。
这日午后,秋阳暖煦,透过雕花窗棂,在缀锦宫正殿的光洁金砖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皇子礼弘刚吃饱奶,被乳母抱在一旁轻轻拍着嗝,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张望着。伍元照身着素雅的秋香色宫装,外罩一件月白软绸比甲,产后休养得宜,身形已恢复大半,脸色红润,较之孕前更显丰腴柔婉,眉宇间沉淀着一丝初为人母的宁静与不易察觉的警惕。
宫人通传陛下驾到时,伍元照正拿着一枚小巧的拨浪鼓,轻轻逗弄着儿子。她神色未变,只眼中掠过一丝了然,随即从容起身,整理了一下并无褶皱的衣襟,迎至殿门。
皇帝礼治迈步进来,一身常服,神色温和,但细看之下,眉宇间似笼罩着一层难以化开的疲惫与沉吟,仿佛前朝繁重的政务在他肩上留下了无形的重量。
“臣妾参见陛下。”伍元照盈盈下拜,声音柔婉。
“爱妃不必多礼。”礼治伸手虚扶,目光随即落在乳母怀中的儿子身上,脸上顿时漾开真切的笑意,“弘儿今日可好?让朕瞧瞧。”
他从乳母手中接过沉甸甸、襁褓包裹的小人儿,动作已比一月前熟练许多。礼弘似乎认得父亲的气息,不但没哭,反而咧开没牙的小嘴,发出“咿呀”的声音,小手胡乱挥动着。皇帝脸上的笑容更深,疲惫之色也驱散了几分,逗弄了好一会儿,才恋恋不舍地将孩子交还给乳母,叮嘱好生照看。
“弘儿愈发健壮活泼,爱妃精心抚育,功不可没。”礼治在临窗的炕上坐下,接过伍元照亲手奉上的雨前龙井,呷了一口,语气温和,但那份沉吟之意并未完全散去。
伍元照在他下首的绣墩上侧身坐了,姿态恭谨而温顺,浅笑回应:“陛下过誉了。皆是托陛下洪福,太医们尽心,乳母嬷嬷们照料周到,弘儿自己争气。臣妾不过是尽为人母的本分,实在不敢居功。”她心知肚明,皇帝今日前来,绝不仅仅是来看望皇子。这悬而未决的晋封之事,终究需要一番说辞。
果然,礼治将茶盏轻轻搁在炕几上,发出细微的清脆声响。他沉默了片刻,目光扫过殿内雅致却不失皇家气派的陈设,最终落回伍元照沉静的脸上,开口道:“元照,你为朕诞育皇儿,辛苦非常,朕都记在心里。按宫规祖制,你于社稷有功,晋封之事本应尽早办理,以示褒奖。”
伍元照的心微微一提,如同被一根无形的线拉扯了一下,但面上依旧平静无波,甚至适时地垂下眼帘,露出一段白皙优美的脖颈,声音愈发柔顺:“陛下隆恩,臣妾时刻感念于心。一切事宜,皆由陛下与皇后娘娘圣心独裁,臣妾并无他想,只愿陛下圣体康健,弘儿能平安顺遂长大,便是臣妾最大的心愿了。”她将自身姿态放到最低,完全是一副顺从、无争的模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