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治看着她低眉顺目、毫无怨怼的样子,眼中掠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欣赏,有怜惜,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愧疚。他轻轻叹了口气,那叹息声在安静的殿内显得格外清晰:“朕知你向来懂事,识大体,顾大局。正因如此,朕才更觉……有些事,需得权衡再三,以大局为重,或许要暂时委屈你片刻。”
他停顿了一下,似在斟酌更恰当的词语,手指无意识地在炕几边缘轻轻敲击:“近日,前朝事务繁杂,漕运疏通到了关键阶段,几处边关的将领换防也引了不少争议,朕与诸位大臣日日商议,颇费精神。加之……萧氏(指已被贬为昭容的萧淑妃)之事,虽是她跋扈僭越、罪有应得,但其家族在朝中经营多年,枝繁叶茂,此事难免引来一些非议和反弹。有些老臣,或是出于公心,或是别有意图,上奏言说后宫不宜过显殊宠,当以平衡为要……”
他没有明说的阻力,伍元照却已能猜度几分:萧昭容家族的反弹是必然,皇后一系乐见其成甚至可能暗中推动这种“平衡”之论,而前朝那些恪守“礼法”、认为妃嫔诞子后需观察其品性、皇子健康再行晋封的保守声音,也定然不小。这些力量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股无形的压力,让皇帝不得不暂缓晋封,以平息可能的物议,避免授人以“沉溺后宫”、“偏爱过甚”乃至“因私废公”的口实。
【系统提示:接收到关键信息“晋封暂缓”。原因分析:前朝压力(萧氏家族反弹、保守言论)、后宫平衡(皇后意向可能推动)占主导。皇帝态度:维护意图明确,但需权衡政局稳定。建议:强化“识大体、顾大局”人设,将皇帝“愧疚”与“补偿”心理转化为更深层的“怜惜”与“信任”,稳固当前实际利益,静待时机转变。】
伍元照心中瞬间清明如镜。皇帝此举,虽有为难和妥协,但言语间透出的维护之意也十分明显。这并非冷落,反而是一种在复杂政局下的保护策略,同时也是对她心性、耐性乃至忠诚度的一次考验。若她此刻表现出任何不满、急切或委屈,之前苦心经营的形象便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真的引来祸患。
心念电转间,伍元照立刻起身,移至皇帝面前,盈盈拜倒,行动间带起一阵淡淡的馨香。她再抬头时,眼圈已微微泛红,声音里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强自压抑的哽咽,更多的则是无比的坚定与深明大义:“陛下……陛下为臣妾与弘儿竟思虑得如此周详,臣妾……臣妾唯有万般感激,何来委屈可言!”她的话语清晰而恳切,“臣妾入宫,本分便是尽心侍奉陛下,为皇家开枝散叶。如今得蒙天恩,赐予麟儿,已是臣妾前世修来的福分,心中唯有惶恐与感激。名位不过是身外虚浮之物,臣妾从未敢过分奢求。前朝政务关乎江山社稷、天下黎民,乃是重中之重,万请陛下以龙体为重,以国事为重,切勿因臣妾些许微末之事烦忧劳神。无论名位如何,臣妾对陛下之心,日月可鉴;对抚育弘儿之责,天地共证!只要陛下安康,弘儿平安,臣妾于愿足矣!”
这一番话,情真意切,字字句句都站在皇帝和国家的立场,将自身利益乃至一个母亲理应获得的荣宠完全置于大局之后,表现得无比通透、贤德。
礼治闻言,大为动容。他原本准备好的安抚说辞,在伍元照这般毫无保留的体谅面前,竟显得有些苍白。他立刻起身,亲手将她扶起,握住她微凉纤细的手指,感受到她微微的颤抖(不知是激动还是刻意),心中怜惜与愧疚之情更甚,语气充满了保证的力度:“爱妃快起!地上凉。你能如此体谅朕的难处,深明大义,朕心……朕心实在欣慰又惭愧!”他握着她的手紧了紧,“你放心,今日暂缓,绝非朕心意有变。你与弘儿,在朕心中分量极重。朕绝不会让你们长久受委屈。待前朝这些风波稍平,那些不必要的议论止息,朕定会给你一个风风光光、应得的交代!朕向你保证!”
他顿了顿,继续给出实质性的承诺,以安其心:“在此期间,你与弘儿的一切用度、份例、宫人配置,皆按妃位标准供给,内务府若有半分怠慢,朕决不轻饶!缀锦宫内外,朕已吩咐加派得力侍卫护卫,断不容任何宵小之辈再有可乘之机,惊扰你们母子清静!”
“臣妾……谢陛下隆恩!”伍元照就着皇帝的力道起身,抬头望向他,眼中泪光点点,却努力绽开一个温柔懂事的笑容,更显楚楚动人,我见犹怜。她成功地将一次看似不利的“挫折”,巧妙地转化为加深皇帝怜惜、愧疚与信任的契机。这份“委屈”她咽下了,但皇帝记住了,并且会用更多实质性的关怀和未来的补偿来弥补。
皇帝又温言安抚了许久,仔细问了伍元照产后调养的情况,叮嘱她务必珍重身体,还兴致勃勃地又去看了会儿睡着了的儿子,这才起驾回乾清宫处理政务,临行前又赏下了一批珍贵的珠宝锦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