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提示:重大剧情事件“无遮大会”已正式开启。当前阶段:筹备期。宿主生存环境复杂度提升,信息源增加,但监控等级提升至“高度”。请宿主在“藏拙守愚”与“伺机而动”之间保持精妙平衡。隐藏任务“微光”同步进入活跃期,请注意识别潜在契机。】
王内侍那辆彰显宫廷气派的青幄马车,辘辘驶离感业寺的山门已有数日,但它所带来的无形波澜,却在这座千年古刹的每一寸砖石、每一片檐瓦下剧烈扩散、发酵。那道关于“无遮大会”的口谕,如同一块投入沉寂深潭的巨石,不仅激起了表面的喧哗浪涌,更搅动了沉积多年的淤泥,让许多原本隐匿于暗处的东西,都浮晃起来。
表面的感业寺,确实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忙碌。往日清晨那悠远、平和的钟鸣,似乎也染上了一丝急促。诵经做课的时辰被明显压缩,大殿里梵呗之声依旧,却少了往日的空灵寂寥,多了几分完成任务般的紧迫。几乎所有能调动的人手,都被投入到了法会的筹备之中。
住持师太与静心、慧明等几位执事师太连夜商议后,整个寺院的运作机制仿佛被上了一根无形的发条,开始高速、却也略显僵硬地运转起来。
殿堂的清扫不再是日常的洒扫拂拭,而是近乎苛刻的彻底洗刷。年久积尘的梁柱、角落,都被要求清理干净。佛像金身被小心翼翼地擦拭,焕发出更为耀目却也略显刺眼的光芒。库房被彻底打开,积存的香烛、灯油、布匹被清点登记,空气中弥漫着陈年物品混合着灰尘的特殊气味。
静心师太无疑是这场庞大筹备工作的实际核心。她素来严厉,此刻更将雷厉风行的作风发挥到极致。她手持一份长长的清单,将任务分派到各堂口:典座寮负责统筹数千人次的斋饭供应,需要计算米面粮油、蔬果干货的惊人消耗,并列出需向内廷申领的庞大数目;库头师太则要配合司设监来的人清点器物,安排座次、帷幔、经幡的布置;而藏经阁则面临着最大的压力——需要准备法会期间诵读、散施的大量经文。
伍元照和徐宝林这样的普通居士,自然无法置身事外。她们被分派了大量的体力劳作:清洗庭院中那积满香灰的巨鼎,冰冷的井水浸得人手指发麻;缝制法会所需的帷幔和数千个跪垫,飞针走线间,腰背酸疼不已。但更多的,是案头工作——抄写经文。
藏经阁旁那间原本堆放杂物的狭小耳房,被临时辟为抄经之所。七八个识文断字、笔迹尚可的居士每日在此埋头疾书。空气中弥漫着劣质墨锭的臭味、廉价纸张的酸味,以及一种无声却压得人喘不过气的紧张。周居士也被安排在此,她似乎将这份枯燥至极的工作视作了彰显自身价值、甚至压过他人的战场。她用的是标准的馆阁体,一笔一划,力求工整如刻版,每每写完一张,便要轻轻吹干墨迹,用眼角余光不动声色地扫视其他人的进度,尤其是伍元照的。
伍元照心知肚明,这方寸之地的抄经房,如今便是整个感业寺风云变幻的微缩景观。她比以往更加沉默,几乎成了哑巴,将所有心神都凝聚在笔尖。她写的是最端正清秀、却也最不引人注目的楷书,不求有任何个人风格流露,只求精准无误。书写速度被她刻意控制在中游水准,比几个年老眼花的居士稍快,却又明显落后于一心求表现的周居士。她谨记着徐宝林那“藏拙守愚”的四字告诫,在这个敏感时期,任何一点“出众”,无论是正是负,都可能成为点燃危险的火星。
【系统提示:技能“书法”熟练度缓慢提升。当前等级:驾轻就熟(68/100)。技能“隐匿”发动中,效果:良好。】
然而,真正的暗流,始终在目光不及的深处涌动。法会筹备事宜千头万绪,与宫中的对接变得频繁起来。内廷的司设监、供应局、甚至尚仪局,都陆续派来了低阶的宦官和女史。他们官职不高,举止也还算客气,但身上那股属于宫廷的、与这方外之地格格不入的气息,却无声地侵蚀着感业寺固有的边界。他们勘验场地,核算用度,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他们的到来,使得感业寺与外界那堵无形的高墙,似乎变薄、变脆了,隐约透进些外面的光影,也带来了更多不确定的风。
伍元照敏锐地察觉到,徐宝林近来的行踪愈发飘忽。她作为寺中资历较深、又通晓世务的老人,常被静心师太派去与这些宫内来使交接具体事宜。徐宝林每次归来,面色都如古井无波,但伍元照总能从她眼神最深处,捕捉到一丝几不可察的波动——有时是如临深渊般的凝重,有时是陷入沉思的迷雾,偶尔,会极快地掠过一点微光,如同阴云缝隙中乍现的星子,转瞬即逝,却让人印象深刻。
这晚,夜色浓稠如墨,秋风带着彻骨的寒意,刮过庭院中的枯枝,发出呜咽般的声音。连日的劳累让寺中大部分僧侣居士都早早熄灯歇下,整个感业寺陷入一片死寂,只有巡夜老尼手中那盏气死风灯,在远处廊下投下摇晃的、昏黄的光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