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盛会的成功举办,让凌薇更加坚定了系统整理、推广现有知识技术的决心。她深知,个人的力量终有穷尽,唯有将宝贵的经验形成文字,广为传播,才能福泽后世,让盛世基业延续下去。
在与萧玦商议后,一项宏大的文化工程正式启动:修撰《大靖农典》与《大靖医典》。
凌薇亲自挂帅,担任总编纂。她召集了翰林院中精通农事、医理的学者,以及从地方上选拔出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农、民间名医,组成了两个专门的编修团队。
编修《大靖农典》的偏殿内,凌薇与几位老农围坐在一起,面前摊开着各地上报的农事记录和她自己根据空间知识及现代记忆整理出的笔记。
“李老伯,您看关于北方小麦越冬防冻的这一条,‘小雪时节,以碎草或腐叶覆盖麦根’,是否还有需要补充的?”凌薇虚心地问道。
那位来自北地的老农受宠若惊,仔细想了想,补充道:“回娘娘,除了覆盖,若能在入冬前浇一次透水,效果更好。还有,开春后,这覆盖物要及时清理,不然地温回升慢,影响麦苗生长。”
“好,这条记下来,补充进去。”凌薇立刻对旁边的书记官吩咐。
她又拿出自己绘制的曲辕犁、龙骨水车等改良农具的详细结构图、使用方法和适用地域说明,让工匠们进行校对和细化,确保图纸精准无误。
编修《大靖医典》的过程则更为复杂。凌薇不仅将空间医书中那些符合当下时代条件的药方、诊疗手段筛选出来,更强调要将她在控制时疫中总结出的“隔离、消毒、预防”理念写入典籍。她亲自示范如何制作简单的口罩,如何用沸水、烈酒消毒器械,如何识别常见瘟疫的初期症状。
“医者,不仅要治病,更要防病。”凌薇对参与编修的太医和民间郎中们强调,“将此防疫理念写入《医典》开篇,望后世医者谨记。”
她还专门设立了“妇婴科”和“外伤急救”两个独立篇章,将一些科学的孕产护理知识、新生儿护理方法,以及基于她特种兵急救术简化而来的止血、包扎、固定等战场和日常外伤处理技术,系统地整理出来。这部分内容,在很多传统医者看来是“不入流”的,但在凌薇的坚持下,最终被完整收录。
编修过程历时数月,凌薇事必躬亲,常常与编修人员讨论至深夜。萧玦心疼她劳累,却也知道此事意义重大,只能默默吩咐御膳房多做些滋补的汤水,夜里亲自为她揉按酸痛的肩颈。
当《大靖农典》与《大靖医典》的初稿终于完成时,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这两部典籍,内容详实,图文并茂,语言力求通俗易懂,不仅收录了传统精华,更融入了凌薇带来的许多跨越时代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堪称集大成之作。萧玦下旨,命工部组织大规模雕刻印刷,下发至各州县官学及惠民药局,作为指导农事和医事的标准典籍,并鼓励民间书坊翻印售卖,务求让更多的百姓受益。
喜欢战神的掌心娇:特种兵医妃种田记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战神的掌心娇:特种兵医妃种田记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