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双生,帝王有后,这桩天大的喜讯如同最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吹遍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也吹动了朝堂之上所有大臣的心。然而,在这普天同庆的欢腾之下,一项至关重要、象征着王朝对未来期许的仪典,也悄然提上了日程——为皇长子与皇长公主赐名。
按照大靖皇室沿袭百年的祖制,皇嗣之名,尤其是嫡出长嗣之名,绝非简单的父母寄予,它更是一种政治宣告,一种承载着江山社稷走向与帝王治国理念的符号。需得在宗庙告祭,于朝堂议定,最终由皇帝朱笔钦点,方算礼成。因此,在皇子公主降生后的这几日,虽然正式的满月宴尚未举行,但关于两位小殿下名讳的猜测与讨论,已然成为萦绕在紫宸殿丹墀之下,诸位公卿心头最热切的话题。
这一日,天光晴好,暖阳透过镂空的菱花窗棂,在皇后的寝宫地面投下细碎的光斑。室内温暖如春,角落里巨大的鎏金兽首铜炉中,银骨炭无声地燃烧,散发着松木的淡雅香气。凌薇产后在空间灵泉与自身精湛医术的调养下,恢复得极快,此刻已能披着外衫,斜倚在铺着柔软狐裘的临窗暖榻上。萧玦处理完上午紧急的政务,便匆匆赶来,挥手屏退了左右侍立的宫人。
内室顿时显得格外静谧安宁,只剩下两个并排安放在榻边精致摇篮里,偶尔发出几声细微咿呀声的婴孩。
萧玦走上前,先是俯身,目光柔和地端详了片刻摇篮中的一双儿女。皇长子似乎刚刚醒转,睁着一双酷似其父的漆黑眸子,好奇地打量着上方晃动的玉坠,小小的拳头在空中挥舞,显得精力充沛。皇长女则依旧恬静地睡着,呼吸均匀,长睫如蝶翼般栖息,模样乖巧得令人心怜。
他伸出手指,极轻地碰了碰儿子那不安分的小手,立刻被那有力的、带着温热体温的小拳头握住了一根指尖。感受到那微弱却真实的力道,萧玦冷硬的唇角不由得上扬起一个柔和的弧度。他维持着这个姿势,在凌薇身侧坐下,低沉的声音打破了室内的宁静:
“薇儿,孩子们的名字,朕思忖了几日,想与你商议定下。”
凌薇闻言,目光从孩子们身上收回,落在萧玦沉静而认真的面容上,微微颔首:“我也正有此意。名字是父母给予孩子的第一份礼物,亦是伴随一生的烙印,需得慎重。” 她深知,在这深宫之中,这两个名字所承载的重量,远非寻常百姓家可比。
萧玦将目光重新投向摇篮中的长子,眼神中流露出一种混合着骄傲与期许的复杂光芒。“我大靖太祖皇帝马上得天下,历代先帝亦不忘武备,方有今日之疆域稳固。这孩子,”他顿了顿,声音更沉凝了几分,“生于朕登基之初,正值我朝武运昌隆、四方宾服之时。他哭声洪亮,筋骨强健,眉宇间已见英气,将来注定要执干戈以卫社稷。”
他微微停顿,似在斟酌最精准的表达:“然,‘武’之一字,非止于勇力杀伐。止戈为武,方为其精髓。朕希望他,不仅能承袭朕之疆场韬略,骁勇善战,更要懂得‘武’之真意——在于威慑,在于守护,在于以强大的力量换取万民的安宁与太平。不若,便取名‘承武’,萧承武。愿他承载此名,亦能承载这‘武’字背后的责任与信念。”
“萧承武……”凌薇轻声念诵着这个名字,眼中闪过赞赏与认同的光芒。这个名字,既彰显了皇室尚武的传统,契合了长子展现出的特质,更赋予了“武”更深层次的内涵,超越了单纯的武力,上升到了安邦定国的战略高度。“好!此名气象恢宏,寓意深远。既点明了他的责任,也寄托了陛下对他的期望。武儿此生,定能不负此名。”
为长子定下名讳,萧玦心中仿佛落下了一块巨石,神情也轻松了些许。他转而望向身侧的妻子,眼神温柔:“薇儿,那我们的女儿呢?你可有思量?”
凌薇的目光如水般流淌到女儿恬静的睡颜上,那份天然的母性柔情让她的声音都不自觉地放得更加轻缓:“她是我们的长女,是陛下登基后的第一位公主。我不愿她如历史上许多公主那般, merely 成为政治联姻的符号,或是被繁文缛节束缚于深宫。我希望她的人生,能多一些自由,多一些选择,能真正去做她喜爱且有意义的事情。”
她伸出手,指尖虚虚地拂过女儿细嫩的脸颊,继续道:“我观她性情沉静,眼神清澈专注,对我平日摆弄的药材、银针,似乎有着天生的亲近感。这双手,”她轻轻托起女儿那只放在襁褓外、纤细白皙的小手,“骨骼匀称,指尖灵动,是习医的良材。”
凌薇抬起头,迎上萧玦专注的目光,语气变得坚定而充满希冀:“‘医’者,仁术也。上可疗君亲之疾,下可救贫贱之厄,中是保身长全。它不仅是技艺,更是仁爱之心、济世之志的体现。若她能传承此道,心怀慈悲,以己之学解除世人病痛,未尝不是一种大功德,一种属于她自己的、照耀世间的光芒。不若,就叫‘承医’,萧承医。愿她能传承医道,秉承仁心,以此立身,泽被苍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