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隔离和饮水管理的铁规严格执行后,李家坳及周边疫区的混乱局面得到了初步遏制。交叉感染的风险大大降低,新的病例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这让所有参与防疫的人,包括原本心存疑虑的医官和差役,都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对凌薇的指令执行得更加彻底。
然而,对于已经发病的患者,尤其是重症者,治疗和护理仍是巨大的挑战。古代医官开的方子多以清热解毒、化湿止泻为主,对于轻症患者有一定效果,但面对来势凶猛的霍乱,尤其是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的重症,往往力有不逮。
凌薇的空间里,关键的现代药物所剩无几,必须用在刀刃上。她一方面指导医官和护理人员,加大口服补液盐的喂服力度和频率,想尽一切办法为患者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另一方面,她开始大规模运用中医药知识,并结合一些超越时代的消毒理念。
“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同样重要。”凌薇召集医官和负责消毒的差役,拿出了新的方案,“除了生石灰水喷洒地面和污染物,我们还可以用草药熏杀之法,净化空气,抑制病菌传播。”
她让人采集大量的艾叶、苍术、菖蒲等具有芳香辟秽、消毒杀虫功效的草药,分配到各个隔离区。
“在每个棚舍内,每日早晚两次,将艾叶、苍术等混合,置于铁盆或瓦罐中点燃,注意控制火势,以冒烟为宜,密闭熏烤半个时辰再通风。”凌薇亲自示范,“此烟雾可一定程度上杀灭空气中漂浮的秽浊之气,减少传染。”
同时,她也利用空间里存有的少量高浓度酒精提取物(伪装成“特效消毒药水”),重点对医官和护理人员的手部、诊疗器械(主要是银针等)进行严格消毒,最大限度地降低医源性感染。
对于重症患者,凌薇的压力最大。她凭借着空间里那些珍贵的抗生素和急救药品,硬生生地从阎王爷手里抢人。
在一个重症隔离棚里,一个约莫五六岁的男童,已是奄奄一息。他眼眶深陷,皮肤干燥起皱,因严重脱水几乎休克,连吞咽的力气都没有了。孩子的母亲跪在一旁,哭得几乎昏厥。
凌薇检查后,心沉到了谷底。这孩子若再不进行有效静脉补液和抗感染治疗,恐怕熬不过今晚。口服补液对他来说已经太慢,而且他无法自行吞咽。
周围的人都默默摇头,觉得这孩子没救了。
凌薇咬了咬牙。顾不了那么多了!
她让所有人都退出棚子,只留下一位她相对信任的、胆大心细的年轻医官做助手。
“我要用一种祖传的秘法,为他强行注入药液。”凌薇对那年轻医官说道,语气不容置疑,“此法惊世骇俗,你需立誓,今日所见,绝不外传!”
年轻医官被凌薇的气势所慑,又见识过她的手段,连忙发誓。
凌薇背对着他,假装从药箱最底层取出实际上是从空间里拿出的密封一次性静脉输液针管、塑胶管和一瓶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她迅速而熟练地将设备连接好,排净空气。然后,利用她精湛的解剖知识,在男童脚踝内侧找到了隐约可见的静脉。
消毒、进针、见回血、固定……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仿佛演练过千百遍。
那年轻医官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他从未见过如此奇特的“银针”和“药瓶”,更没见过直接将药液输入血管的法子!这完全颠覆了他对医术的认知!但他不敢出声,只是屏息凝神地看着。
透明的液体一滴一滴地流入孩子细小的血管。凌薇又悄悄将碾碎的抗生素粉末混入少量葡萄糖液中,通过莫菲氏滴管注入。
做完这一切,她才松了口气,对那呆若木鸡的年轻医官低声道:“此乃‘静脉输注术’,可快速补充体液和药力,是我师门不传之秘,切记保密。”
年轻医官恍恍惚惚地点头,看向凌薇的眼神,已如同仰望神明。
几个时辰后,奇迹发生了。那男童的呼吸逐渐平稳,面色不再那么死灰,甚至微微睁开了眼睛,虚弱地喊了一声“娘”。
当凌薇和年轻医官走出棚子,告知孩子母亲病情已稳住时,那妇人几乎要磕头谢恩,被凌薇强行扶起。
类似的情况,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凌薇又处理了数例。她极其谨慎地选择施救对象,多是孩童和青壮年等生存希望较大的重症者,并且每次都以“祖传秘法”为名,严格控制在极小的知情范围内。
与此同时,她开具的大剂量、针对性强的中药方剂(结合了现代药理知识),配合严格的补液和消毒隔离措施,使得轻症患者的康复率大大提高,重症患者的死亡率显着下降。
草药熏杀的烟雾日夜在各处棚区袅袅升起,混合着生石灰的气味,形成了一种奇特而令人安心的“防疫味道”。曾经哀鸿遍野的隔离区,绝望的哭泣声渐渐被忙碌的脚步声、药罐的沸腾声和病情好转带来的些许生机所取代。
凌薇用她超越时代的医学知识、空间里有限的现代药物储备,以及无畏的勇气和担当,硬生生地在死神盘踞的领地上,撕开了一道口子,为无数濒临死亡的生命,点燃了希望的灯火。“女华佗”、“活菩萨”的名声,在疫区不胫而走。
喜欢战神的掌心娇:特种兵医妃种田记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战神的掌心娇:特种兵医妃种田记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