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衣刺客的尸体被拖走,庭院中的血迹也被迅速清理,但弥漫在郡尉府上空的紧张气氛却挥之不去。赵贲又惊又怒,在自己的府邸内竟发生如此明目张胆的刺杀,这无异于被人当众扇了一记耳光,更是对他权威的严重挑衅。他下令全城戒严,大肆搜捕可疑人员,一时间平凉郡城内风声鹤唳。
苏璃却显得异常平静。刺客的袭击非但没有让她恐慌,反而印证了她的猜测——她的调查方向触动了幕后黑手的核心利益。对方越是急于灭口,说明她离真相越近。那颗失效的邪异黑珠被她小心收好,这是重要的物证。
“赵大人,如此大张旗鼓,恐会打草惊蛇。”苏璃对焦躁不安的赵贲劝道,“对方在暗,我们在明。与其劳师动众,不如外松内紧,引蛇出洞。”
赵贲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娘子有何高见?”
“刺客能精准找到我的书房,说明府内或有眼线,或我们的行动一直在对方监视之下。”苏璃分析道,“接下来,我们明面上放缓调查,做出被惊吓到的假象。暗地里,则需双管齐下:一是由韩校尉带可靠人手,暗中排查府内人员及近日出入记录;二是我需要更安静的环境,深入研究这颗珠子及‘幽荧’的记载,寻找破解之法。”
赵贲此刻对苏璃已是深信不疑,立刻应允:“就依娘子!韩明远,此事交由你全权负责,务必谨慎!”
“末将领命!”韩明远抱拳,目光坚定。经历昨夜并肩御敌,他心中对苏璃的钦佩与保护欲更盛,这份差事他求之不得。
苏璃搬到了郡尉府更深处一座独立的小院,环境清幽,守卫由韩明远亲自挑选的精锐十二个时辰轮值,戒备森严。她谢绝了一切不必要的打扰,整日埋首于古籍与那颗邪珠的研究中。
韩明远则开始了秘密调查。他心思缜密,手段老练,并未大张旗鼓地盘问,而是从刺客潜入的路线、时间点入手,悄无声息地核查当晚所有值守侍卫的动向、府内仆役的作息记录,甚至连采买物资的清单都细细过目。这项工作繁琐而耗时,但他做得一丝不苟,每晚都会向苏璃简要汇报进展,虽大多是无功而返,但他从不气馁。
这日黄昏,韩明远照例前来汇报。夕阳余晖透过窗棂,为书房内端坐的苏璃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她正对着一卷泛黄的兽皮古卷凝神思考,指尖无意识地点着桌面,微微蹙起的眉宇间带着一丝疲惫,却更添了几分惹人怜惜的专注。
韩明远站在门口,一时竟不忍打扰这静谧的画面。他默默看了片刻,才轻轻叩门。
“韩校尉,请进。”苏璃抬起头,见到是他,唇角自然流露出一丝浅淡的笑意,是那种对可靠伙伴的信任与放松。
这笑意虽淡,却让韩明远心头一暖,连日奔波的疲惫似乎都消散了不少。他稳步上前,抱拳行礼:“苏娘子,今日核查了府内所有花匠与负责修剪外墙藤蔓的杂役,暂未发现异常。不过,在查阅近半月采买记录时,发现厨房采购的一味名为‘阴蕈’的干菌,数量较往年同期多了三成,来源是城西‘济世堂’药铺。此菌性寒,寻常食用量极少,大量采购有些蹊跷。”
“阴蕈?”苏璃眸光一闪,接过韩明远递上的记录副本。她对这些药材的特性了如指掌,“此物确实性寒阴湿,若处理不当,少量即可致人幻象,量大甚至损伤神智……济世堂?”
她想起之前调查货郎时,似乎也隐约提及过这家药铺,只是当时焦点在黑风泽,并未深究。
“这家药铺,背景如何?”苏璃问道。
“济世堂是郡城老字号,东家姓吴,据说医术不错,平日乐善好施,在平民中口碑尚可。”韩明远答道,“正因如此,大量采购阴蕈才显得不寻常。”
这条线索引起了苏璃的高度警觉。药材、邪术、可能存在的眼线……这几者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联系。她示意韩明远坐下,详细问道:“除了采购量异常,还有其他发现吗?比如,药铺近期是否有陌生面孔出入?或者,与郡府中什么人有特别往来?”
韩明远沉吟片刻,道:“陌生面孔难以查证。至于往来……据负责采买的仆役说,济世堂的吴大夫偶尔会受邀来府上为一些下人诊病,与府中几位管事也算相熟。哦,对了,上月郡守大人的一位宠妾染了风寒,久治不愈,也曾请过吴大夫入府诊治。”
“郡守府?”苏璃眉头微蹙。平凉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是郡守,郡尉赵贲主要负责军事。郡守与郡尉之间,历来存在权力制衡。难道此事还牵扯到了郡守府?
她感觉一张无形的网似乎正在扩大。黑衣人、邪珠、黑风泽、济世堂、异常的阴蕈采购、乃至可能涉及的郡守府……这些散落的点,急需一条线将它们串联起来。
“韩校尉,这条线索很重要。”苏璃正色道,“但济世堂背景不明,不宜直接调查。或许……我们可以换个方式。”
“娘子的意思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