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的阳光,似乎比昨日更慵懒几分,透过窗棂,在堂屋的地面上投下暖融融的光斑。
众人起身都比平日晚了些,连最勤勉的李沐风也只是在院中缓缓打着养生的太极拳,动作如行云流水,不带半分烟火气。
楚怀素和苏南雪在厨房准备着简单的早膳——熬得浓稠的米粥,配几样清淡小菜,还有昨日剩下的饺子煎得金黄酥脆。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松弛下来的、慢节奏的气息。
年的热闹喧嚣过后,是一种更深入骨髓的惬意与安宁。
早饭后,李沐风并未如往常般去书房,而是唤住了正准备各自散去的师弟师妹。
“今日得闲,云霁,”
他看向陆云霁,目光温和中带着一丝考量,
“你自武当归来,修为精进,于‘自在’真意亦有领悟。然学无止境,今日我便与你切磋几手,看看你近日沉淀如何。”
这不是考较,而是纯粹的、师兄对师弟的指点与交流。
陆云霁微微一怔,随即点头:
“…请大师兄指点。”
众人闻言,都来了兴致,纷纷围拢过来。
宗师级别的切磋,可不是轻易能见到的。
两人并未去院中空地,就在这宽敞的堂屋内,相对而立。
地方略显局促,但对高手而言,方寸之地亦是天地。
“不必拘泥招式,随心而动便可。”
李沐风微微一笑,并未摆出任何起手式,只是随意地站在那里,周身气息却仿佛与整个堂屋融为一体,渊渟岳峙。
陆云霁深吸一口气,眼神沉静下来。
他知道大师兄修为深不可测,此番切磋,重在感悟,而非胜负。
他并未抢先出手,而是如往常般,以《无为剑经》的守势起手,周身气息圆融流转,如深潭静水,等待对方先行发动。
李沐风赞许地点点头,也不见他如何作势,只是右手并指,随意地向陆云霁肩头点来。
这一指看似缓慢平淡,甚至没有带起丝毫风声,却仿佛蕴含着某种至理,封死了陆云霁所有可能的闪避路线,逼他必须硬接。
陆云霁不敢怠慢,木剑并未出鞘,连鞘向前一搭,剑鞘尖端精准地迎向李沐风的指尖,用的正是《安时顺变掌》中“引”字诀的精髓,试图化解这看似平淡无奇却玄奥无比的一指。
指鞘相交,竟未发出丝毫声响。
陆云霁只觉一股柔和却磅礴无比、仿佛无穷无尽的力量从剑鞘上传来,并非刚猛的冲击,而是一种如同潮水般绵绵不绝的渗透之力,要将他连同剑鞘一起推开。
他急忙运转《逍遥游心篇》,内力如鹏鸟御风,试图稳住身形,同时脚下《藐姑射山步》展开,身形如落英般向后飘退,试图卸去这股力量。
然而,李沐风的手指如影随形,那股绵柔之力始终黏在他的剑鞘之上,无论他如何变幻身形步法,都无法彻底摆脱。
更让他心惊的是,大师兄的内力似乎能感知到他内息的每一丝变化,总能先他一步,将他试图凝聚的力量悄然化去。
两人便在堂屋这方寸之地,展开了一场无声的较量。
身影闪动不快,甚至有些缓慢,气劲交击也极其轻微,但其中蕴含的凶险与精妙,却让旁观的赵知闲、林清晏等高手看得目不转睛,面露凝重之色。
陆云霁将自身所学发挥到了极致,《无为剑经》的守御,《安时顺变掌》的化解,《逍遥游心篇》的内力支撑,《藐姑射山步》的闪避,《鹄白功》的敏锐感知…
甚至那一丝新领悟的“自在”真意也融入其中。
然而,无论他如何应对,大师兄总能用最简洁、最恰到好处的方式,轻易化解他的攻势,并逼得他不断变招,仿佛一切都在其掌控之中。
这不是压制,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引导和锤炼。
陆云霁渐渐明悟,大师兄并非要击败他,而是在通过这种方式,帮他梳理、融汇武当归来后的种种收获,将他那略显庞杂的领悟,锤炼得更加精纯圆融。
他的心神逐渐沉静下来,不再急于求成,而是仔细品味着每一次交手时内力流转、气机变化的细微之处,感受着大师兄那浩瀚如海、却又控制入微的武道境界。
数十招过后,李沐风忽然变指为掌,轻轻在陆云霁剑鞘上一按。
这一次,不再是绵柔之力,而是一股中正平和、却无可抗拒的浩然之力!
陆云霁只觉浑身一震,身不由己地向后滑出数步,方才稳住身形,体内气血微微翻涌。
切磋,至此为止。
“好。”
李沐风收手而立,脸上带着满意的笑容,
“守得稳,变招也愈发纯熟自在。尤其是最后能沉下心来体悟,而非一味强求,进步斐然。”
陆云霁调匀呼吸,恭敬行礼:
“…多谢大师兄指点。”
他深知,方才那数十招的切磋,获益远超自己苦修数月。
赵知闲看得心痒难耐,跃跃欲试:
“大哥!也指点指点我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