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迫彻底独立,一个人扛起抚养两个女儿的重担。生活的艰辛磨砺了她,也重塑了她。她不再将希望寄托于他人,而是在厂里拼命工作,下班后还接些缝补的活计。
她拒绝了后来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帮助”,靠着微薄但干净的艰难却坚韧地拉扯着孩子。
她偶尔会远远望着西厢房,眼神里不再有算计和倾慕,只剩下深深的敬畏和一丝感激。
感激那个人的出现,虽然方式残酷,却彻底打碎了她依赖他人的幻想,让她被迫学会了依靠自己。
晚年,小当和槐花渐渐懂事,虽然生活不富裕,但家庭氛围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简单、干净。
对她而言,这已是命运最大的仁慈。
· 娄晓娥的远航与新生:
娄晓娥,这个善良却命运多舛的女子,在许大茂出事前,就已因无法忍受其品性而心灰意冷。后来许大茂入狱,她更是彻底解脱。
她本就是资本出身,见识和心性非普通院中女子可比。
在时代浪潮中,她家的产业虽然受到冲击,但她凭借自身的韧性和一些旧关系,抓住机会,毅然南下闯荡。
她身上没有太多沉重的历史包袱,反而因离开四九城这个是非之地,开启了一段新的人生。
后来传闻她在南方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彻底摆脱了过去的阴霾,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
她的结局,是主动挣脱牢笼,善者得享自由。
· 冉秋叶的宁静与传承:
冉秋叶对陈御风的感情,始终停留在纯粹的精神仰慕层面。
她从未有过非分之想,只是将那份震撼与倾慕,化作对知识、对美好事物更深的追求。
她在学校教书,并且在陈御风的暗中推手之下,并没有失去工作,虽然环境复杂,但她始终尽力保持着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本心,呵护着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
她终身未嫁,将毕生精力献给了教育事业。
晚年退休后,她整理自己的教学心得,偶尔写写文章,心境平和而充实。
陈御风月下吹箫的身影、石桌前静读的姿态,成为了她心中一个永恒的、关于“美”与“超脱”的象征,滋养着她的精神世界。
她的结局,是内心丰盈,善者得享宁静。
· 于莉的自立与新生:
于莉在摆脱许大茂后,仿佛获得了新生。她凭借自己的精明和勤快,在街道办的小厂找到工作,虽然辛苦,但活得堂堂正正。
她曾对陈御风动过心思,但在被淡然拒绝后,也很快清醒过来,将那份不切实际的幻想转化为努力生活的动力。
后来,她与厂里一个踏实肯干的技术员重组了家庭,日子过得平淡而安稳。
她时常会想,如果不是陈先生的存在,让她看清了许大茂的本质,也让她意识到了依靠自己的重要性,她或许还会在那个泥潭里挣扎。
对她而言,陈御风像是一道划破黑暗的光,指引了她离开错误的方向。
三、 道尊回眸,缘尽离去
陈御风感知到,与此方天地的因果线,已逐渐稀薄,趋于了结。
他于此间红尘炼心,见证了人性的贪婪、怯懦、挣扎,也偶见善良、醒悟与坚韧。
于他而言,这一切皆是风景,未曾动摇其心分毫,唯有时光尽头那道倩影,是他心底永不褪色的温暖。
这一日,天高云淡,风和日丽,与往常并无不同。
陈御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主动邀请了院中众人。
并非全部,仅是那些与他有过些许交集,或心性尚可之人:傻柱与其妻子、秦淮茹母女、冉秋叶、于莉夫妇,以及后院那位一直对他心存感激的老太太(由一大妈陪同)。
他甚至让傻柱准备了些简单的饭菜,并非他亲手制作,只是普通的家常便饭。
众人接到邀请,无不感到受宠若惊,又隐隐觉得非同寻常。
傍晚时分,众人齐聚中院,石桌上摆着饭菜,气氛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庄重与离愁。
陈御风依旧是一身月白长袍,纤尘不染。
他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场每一个人,那些熟悉的、曾经充满各种欲望算计,如今却大多归于平静或敬畏的面孔。
他没有多言,只是举杯(杯中是他自带的清茶),淡然道:“此间缘分将尽,聊备薄酒,就此别过。”
话语平淡,却如惊雷在众人心中炸响。虽然早有预感这一天会来,但当真正来临,依旧让人难以接受。
傻柱眼圈微红,端起酒杯,声音有些哽咽:“陈先生……我傻柱这辈子没服过谁,就服您!谢谢您……谢谢您让我活明白了!” 他一饮而尽。
秦淮茹拉着小当和槐花,深深鞠躬,泪水无声滑落:“陈先生的大恩……我们母女,永世不忘。” 她感激的,是那份将她从依赖算计中打醒的“残酷慈悲”。
冉秋叶眼中含着泪光,却带着微笑,轻声道:“先生点拨之恩,秋叶永铭于心。祝先生……前路珍重。” 她知道,此人如天际白云,绝非池中之物,离别是早已注定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