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春寒还没散尽,医馆院角的薄荷苗就透出股蔫意 —— 翠绿的叶片边缘渐渐发黄,叶脉里缠着极细的枯丝,像被抽走了水分,连浇下去的井水都顺着根须渗得极快,青石板上留不下半点湿痕。林薇刚用棉布蘸着温水擦拭叶片,就见苏沐扶着个拄着竹杖的蜀地汉子走进来,汉子的粗布衫上沾着干枯的泥屑,怀里抱着个布包,打开竟是朵半枯的莲花,花瓣蜷缩着,连花茎都泛着灰褐。
“林医官!救救蜀地的百姓吧!” 汉子 “噗通” 一声跪下,声音带着哭腔,“岷江的枯瘴又犯了,这次比上次更凶,江水都快断流了,百姓们喝了浑水,浑身皮肤干裂,流出来的血都带着沙粒,老人们说这是‘枯血症’,再这么下去,整个蜀地都要变成枯土了!”
沈知远连忙扶起汉子,指尖搭在他的腕脉上 —— 脉象细弱如丝,像快要断的棉线,指腹还能摸到皮肤下隐隐的枯纹。“是枯脉精的能量扩散了。” 他从药箱里掏出之前从岷江带回的枯瘴样本,原本褐色的样本此刻竟变成了灰黑,“上次只是枯瘴,这次是枯脉精觉醒,它在吸地脉的水分,连百姓的气血都要吸走。” 他翻出《守脉传承录》,在蜀地章节找到一行朱批:“岷江枯脉藏‘活脉莲’,生于险滩石缝,需以四象信物之灵气引之,方能解枯脉精之厄。”
陆衍从城外药田回来,背上的竹篓里装着刚采的麦冬 —— 这是滋阴润燥的草药,他见了枯莲,脸色瞬间凝重:“我今早去药田,发现靠近地脉的麦冬都蔫了,根须像被烤过一样,看来蜀地的枯脉能量已经顺着地脉传到长安了。” 他顿了顿,又说,“蜀地有位守脉人姓常,上次疏通岷江时见过,他手里有本《蜀地险滩图》,活脉莲的位置应该标在上面,我去联系他。”
“分三路行动!” 林薇快速理清思路,薄荷苗的叶片突然抖了抖,枯丝里透出一丝极淡的绿,像是在指引方向,“沈知远,你留在医馆改良‘四象调和汤’,加麦冬、玉竹滋阴,再用蜀地的川芎活血,先给长安出现枯纹的百姓稳住气血;我带着小石头和薄荷苗去岷江,薄荷苗能感应枯脉精的位置;陆衍,你去蜀地找常守脉人拿险滩图,顺便通知吴大夫、乌力罕,让他们备好四象信物的灵气,万一活脉莲需要共鸣。”
“我跟林姐姐去!” 小石头抱着备用的薄荷苗跑出来,小脸上满是坚定,“上次在岷江我帮着捡枯树枝煮药,这次还能帮你看薄荷苗的动静,它一有枯丝加重,就说明枯脉精离得近了!” 他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晒干的薄荷叶片和麦冬,“我还带了这个,要是遇到枯气,泡在水里能润喉,沈叔叔教我的。” 林薇摸了摸他的头,将蜀地汉子送的枯莲递给他:“好,但你要答应,险滩边的石头滑,绝不乱跑。”
往岷江去的路走得艰难。越靠近蜀地,空气越干燥,路边的野草都枯成了灰黄色,岷江的江面缩成了窄窄的一条,露出大片干裂的河床,像老人脸上的皱纹。小石头抱着薄荷苗坐在马车上,时不时掀开帘子往外看,只要叶片的枯丝一加重,就赶紧提醒:“林姐姐,前面的枯脉能量好强,薄荷苗的叶子都快卷起来了!” 林薇顺着他指的方向看,果然见远处的险滩泛着灰黑的光,连江水都绕着险滩流,不敢靠近。
岷江岸边,常守脉人早已等着,他手里握着根刻着水纹的木杖,杖头的活脉莲木雕已经开裂。“你们可来了!” 常守脉人拉着林薇往险滩走,“枯脉精藏在险滩最深处的石缝里,它吸了太多地脉水分,石缝周围的石头都变成了枯石,一碰就碎。” 他指着险滩中央的一块黑石,“活脉莲就在黑石下面的石缝里,可那里的枯气最重,没人能靠近。”
林薇抱着薄荷苗凑近险滩,叶片的枯丝突然亮了起来,指向黑石的方向。她刚要往前走,就被常守脉人拉住:“小心!枯气会吸人身上的水分,上次有个年轻汉子想靠近,没走三步就浑身干裂,差点没救回来!” 沈知远的信使这时赶到,送来改良的四象调和汤和一张药方:“沈医官说,喝了汤能暂时护住气血,再用薄荷油涂在皮肤上,能挡枯气侵袭。”
小石头突然指着黑石旁的一道小缝:“林姐姐,你看!那里有个小脚印!” 众人凑过去,果然见石缝边有个孩子的小脚印,脚印旁还放着个空的陶碗,碗底沾着点莲汁,“肯定是有孩子来过这里,说不定他见过活脉莲!” 常守脉人眼睛一亮:“是附近村落的小石头子!那孩子常来险滩玩,上次枯瘴时还帮我们递过草药!”
找到小石头子时,孩子正坐在村头的老槐树下,嘴唇干裂得渗血,怀里还抱着个装着莲籽的小布包。“我见过活脉莲,在黑石下面的石缝里,开得可绿了!” 孩子的声音带着虚弱,“我想摘给奶奶治枯血症,可刚靠近就觉得浑身干疼,只能捡了些落在外面的莲籽。” 他将布包递给林薇,里面的莲籽虽然干瘪,却透着一丝微弱的绿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