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附近的药田找了些相熟的农户,他们都愿意来帮忙。” 陆衍擦了擦额头的汗,指了指身后的人,“大家都说,要是通济堰再不疏通,钱塘的水就彻底不能用了,药田也保不住,不如一起修堰治水,还能顺便跟着学认治浊水瘴的草药。” 药农们也纷纷点头,一个满脸黝黑的汉子扛着铁锹就往堰边走:“林医官,您说怎么挖,我们就怎么挖,只要能治好病、守住家,再累都不怕!”
治水的日子比想象中更苦。清晨天不亮就起来挖泄水孔的泥沙,浊苔滑腻难除,一锄头下去只能刮下薄薄一层,手被磨得通红;中午顶着烈日煎药,药罐不够用,就用村民捐的陶罐,在晒谷场上搭起灶台,蒲公英和金银花的香气混着水汽,飘在村落里;傍晚还要给患者擦身、喂药,小石头跟着苏沐学煎药,小小的身影站在灶台边,踮着脚才能够到药罐的把手,却从没喊过一声累。
沈知远在治水的间隙,还改良了清浊汤的方子。他发现单纯的清热利湿药会伤了老人和孩子的元气,就加了些白术、茯苓补气,又用钱塘特产的莲藕熬粥,给患者补养脾胃。“治病和治水一样,不能只清不补。” 沈知远一边给老汉喂粥,一边讲解药方的道理,“浊瘴侵体就像堰体淤堵,既要把浊水排出去,还要把脏腑补牢,才能断了后患。”
第七天清晨,泄水孔终于被疏通了。当第一股清水顺着孔口流出来时,药农们都欢呼起来,堰体边的浊苔渐渐褪去,江水也慢慢恢复了清澈。林薇抱着薄荷苗凑近泄水孔,叶片上的浊色纹路慢慢淡去,终于恢复了原本的翠绿 —— 地脉水能量终于回归了正常。
村落里的患者也渐渐康复,孩子们能跑着追逐打闹,老人们坐在屋檐下缝补衣物,咳嗽声越来越少,空气里只剩下草药和泥土的清香。阿福拉着林薇的手,往她手里塞了包刚晒好的钱塘莲子:“这是钱塘最好的莲子,熬粥最养人,你们带回去,以后要是再有水患,就用得上了。”
离开钱塘那天,村民们在江边送了很远。那个黝黑的药农扛着一袋新收的莲藕,非要塞进船舱:“林医官,沈医官,这莲藕能清热利湿,你们路上煮着吃。” 小石头趴在船舷边,挥着手里的薄荷叶片,喊着 “阿福叔叔,我们秋天再来看你”,声音飘在钱塘的浪尖上,被风吹得很远。
船行渐远,林薇靠在船栏边,看着渐渐变小的钱塘村落,手里攥着阿福送的莲子,心里满是踏实。沈知远走过来,递给她一碗温热的薄荷莲子羹,是用村民送的莲子熬的,甜香里带着钱塘水的清润。“这次不仅治好了浊水瘴,还帮着疏通了通济堰,算是真正懂了《守脉传承录》里‘跨地域地脉守护’的意思。” 沈知远的声音很轻,却带着沉甸甸的分量。
林薇点点头,低头喝了口莲子羹,清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她看向怀里的薄荷苗,叶片上虽没了浊色,却在靠近《守脉传承录》时,隐隐透出一道极细的褐线,顺着书页上的 “地脉联动图”,悄悄指向漠北的方向 —— 她知道,这次钱塘之行不是结束,跨地域地脉守护的使命才刚刚开始,未来或许还会有新的水患、新的瘴气,但只要他们坚守医道,与百姓同心,就没有守不住的地脉,没有护不了的民生。
而此刻,漠北黑水城的地脉节点旁,一块泛着褐光的石头正微微震动,石头旁的沙地上,不知何时多了片干枯的荷叶,叶尖还沾着些许钱塘的泥沙。夜风掠过沙丘,带着沙粒的粗粝,也带着远处传来的几声驼铃,像是在应和着什么 —— 没人知道,这片荷叶里藏着漠北地脉的秘密,也藏着一场与 “沙淤瘴” 相关的新危机,正顺着纵横交错的地脉,悄悄向长安医馆的方向,慢慢靠近。
喜欢长安急诊录:医女的跨时空爱恋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长安急诊录:医女的跨时空爱恋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