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步:筛选与成熟。 等待收获。”
“大概经过三到五天,成功的曲饼会通体长满茂盛的、黄绿色的孢子,就像披了一层黄绿色的绒衣,同时会散发出一种纯正的、有点像炒豆的香气。这就叫‘上黄’或‘成黄’,说明母曲做成功了!”
“但是!”她强调道,“如果曲饼上长了黑色、褐色、或者红色的毛,或者闻起来是酸臭味、霉味,那就是‘坏曲’、‘杂曲’,必须立刻挑出来扔掉,一颗也不能留,不然会带坏所有的好曲!”
“最后,把品质最好的母曲挑选出来,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让它彻底自然阴干。”
“干透了的母曲会变得很硬,可以串起来挂在干燥的高处,或者放进陶罐里密封保存,防止受潮和虫蛀。这就是我们以后做酱油的‘种子’了!”
看着娘亲听得入神,林小薇又加重了语气,点明其深远意义:“娘,您别嫌麻烦。”
“这制曲的技术,一旦掌握了,就是可以传家、传子孙的手艺!不然,为什么外面卖的酱油那么金贵?就是因为这核心的‘曲’难得!”
“而且,这些母曲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不断使用、驯化、优化,会形成咱们山谷独有的稳定微生物菌群。”
“它们适应了咱们这里的气候水土,将来就能造出全天下独一份、谁也模仿不了的酱油风味!这就叫‘风土’,是时间和大自然赐予的,独一无二的礼物!”
苏荷原本听着复杂的步骤还有些想打退堂鼓,但一听到“可以传承”这四个字,她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如同被点燃的星辰!
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一门实实在在的、珍贵的的手艺,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她瞬间充满了无穷的斗志。
“我学!我一定要学会!”苏荷紧紧握住女儿的手,语气斩钉截铁,脸上焕发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光彩。
说干就干!苏荷立刻雷厉风行地行动起来。
她拿出家里最好的黄豆,准备进行浸泡。林小薇连忙提醒:“娘,第一次做,咱们就是试手,成功率可能不高,您少泡点豆子,别浪费了。”
“好嘞!娘晓得!”苏荷答应着,又转身去粮囤里小心翼翼地量出自家收获的、颗粒饱满的小麦,仔细淘洗后,便在灶上架起铁锅,开始用文火耐心地焙炒起来,厨房里很快弥漫开麦粒焦香的温暖气息。
林小薇见娘亲这边有序进行,便出门去找大根叔。
制作酱油后续还需要大口径的陶缸用来发酵和日晒,她得提前定制。
找到大根叔后,她详细说明了需要的水缸规格和要求(口阔、肚深、陶壁厚实),并强调这是帮自己家做的私活,坚持付了现钱。
大根叔拿着沉甸甸的铜钱,喜得见牙不见眼,连连保证一定用最好的陶土,给她做得妥妥当当。
第二天,苏荷严格按照女儿教导的步骤,将泡发蒸熟的豆子和炒香碾碎的麦子混合、捣烂、揉捏,最后精心制作出了三排小巧均匀的曲饼,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一间特意打扫干净,且铺满了新鲜稻草的通风房间内,完成了“天然接种”的第一步。
接下来,就是至关重要的“看曲”阶段了。
这需要有人日夜守着,观察温度变化,及时翻曲。
苏荷眼珠一转,想到了自家那个壮劳力。她笑眯眯地找到正在修理农具的林大山。
“他爹,跟你商量个事儿。”苏荷声音温柔。
“啥事?你说。”林大山头也没抬。
“接下来几天晚上,你得去培养室守着咱们做的曲饼。这可是能传子孙的手艺,得精细点。”
“啥?!”
林大山猛地抬起头,一脸懵,“守着几块饼?晚上不让睡觉?我为啥呀!”
他满脸写着不情愿,小声嘀咕,“搂着媳妇睡,不香吗……”
恰好林小薇走过来听到,忍不住“噗嗤”笑出声来,她冲着爹爹狡黠地眨眨眼:“爹爹,您一定行的,我们都相信您,您可是我们的榜样!”
“这可是关乎咱家未来传承大计的重要任务,交给您我们才放心!就拜托您啦!”
说完,她笑嘻嘻地跑开了,留下林大山一个人在原地,由刚开始的热血沸腾慢慢品出自己好像被套路了。
自己是生了一个“猴精”女儿……
他挠了挠头,哭笑不得地哀叹:“唉,这小棉袄……怎么好像有点漏风啊……”
看着媳妇期待的眼神,又想想那冷清的培养室,只觉得心里拔凉拔凉的……
然而,抱怨归抱怨,看着苏荷那充满期盼和信任的目光,林大山最终还是认命地抱起铺盖卷,嘟囔着走向那间飘着豆气和稻草香的小屋。
灯火如豆,照亮了这片山谷……
喜欢逃荒,狗都不逃!苟在深山种田忙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逃荒,狗都不逃!苟在深山种田忙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