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画室时,巷口的夕阳正把槐树叶染成暖金色,风一吹,细碎的光斑在青石板路上晃荡,像撒了把星星。念念抱着小黄狗坐在槐树下的石凳上,看见他们出来,立刻蹦蹦跳跳跑过来:“晚晚姐姐,陈屿哥哥,你们看我给小黄编的花环!”
她举起手里用淡紫色牵牛花编的小圈,小心翼翼套在小黄狗的脖子上,小狗晃了晃脑袋,花环歪在一边,惹得念念咯咯笑:“你看它多调皮!对了晚晚姐姐,今天发明信片的时候,赵爷爷说要给国外的孙子写回信,让我帮他念明信片上的画呢!”
“念念真厉害,还能当小老师了。”林晚蹲下来,帮小黄狗把花环扶好,指尖触到小狗柔软的毛,心里暖暖的。
陈屿看着祖孙三人(连带着小黄狗)的模样,忍不住拿出手机拍下这一幕:“等以后把这张照片洗出来,贴在《老巷烟火图》旁边,正好能当素材。”
“对哦!”林晚眼睛一亮,“我还可以在画里加个小细节,让念念抱着小黄狗,脖子上也挂个小花环,这样就跟今天的样子一模一样了。”
正说着,奶奶的声音从院子里传来:“晚晚,陈屿,饭做好啦!”
走进院子,就看见石桌上摆着刚端出来的菜,有清热解暑的绿豆汤,还有用新摘的茄子做的鱼香茄子,油亮亮的,勾得人食欲大开。奶奶正把最后一盘凉拌木耳放在桌上,看见他们进来,赶紧招呼:“快洗手吃饭,今天特意做了你们爱吃的菜,下午晚晚要画那么久的画,得多吃点补充体力。”
林晚洗完手坐下,刚端起绿豆汤,就看见陈屿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小盒子:“奶奶,这是我昨天去老街坊药店买的钙片,医生说您这个年纪需要补补,每天吃一片就行。”
奶奶接过盒子,眼眶有点红:“你这孩子,总想着给我买东西,我身体好着呢,不用吃这些。”嘴上这么说,手里却把盒子小心翼翼放进了口袋里,“回头我跟王阿姨学学怎么吃,可别浪费了你的心意。”
“奶奶,这不是浪费,是陈屿哥哥的心意,您得好好吃,这样才能长命百岁,看着我把《老巷烟火图》画完呀。”念念一边扒拉着米饭,一边仰着小脸说。
一句话逗得大家都笑了,奶奶笑着摸了摸念念的头:“好,好,奶奶一定好好吃,等着看晚晚的画。”
晚饭过后,林晚回到画室,继续画《老巷烟火图》。陈屿搬了把椅子坐在旁边,帮她整理画纸,偶尔递个颜料盘。画室里很安静,只有毛笔在宣纸上划过的“沙沙”声,还有窗外偶尔传来的蝉鸣和街坊们的说话声。
“你看这里,”林晚忽然指着画纸上的馄饨摊,“我想在张叔旁边加个小细节,让他的围裙上绣个‘张’字,这样更有辨识度。还有排队的街坊,我记得王阿姨每次买馄饨都喜欢挎个蓝布包,我得把这个细节加上。”
陈屿凑过去看,只见画纸上的张叔戴着旧草帽,手里拿着勺子,正往碗里盛馄饨,排队的人里有几个已经有了模糊的轮廓,“这样挺好,细节越多,越能让人想起巷子里的日子。对了,上次赵爷爷说他小时候在槐树下埋过玻璃弹珠,要不要也加个小孩在树下挖东西的场景?”
“要加!”林晚立刻点头,“我还可以在旁边画个小土堆,上面插根小树枝,就像小时候我们藏东西时做的记号一样。”
正说着,画室的门被轻轻敲了敲,王阿姨的声音传进来:“晚晚,在家吗?”
林晚赶紧放下毛笔,走过去开门:“王阿姨,您怎么来了?快进来坐。”
王阿姨手里拿着一个布袋子,走进来就笑着说:“这不是今天拿了明信片嘛,我闺女刚才跟我视频,说想让我再给她寄点咱们巷子里的槐花,她在外地从来没见过这么香的槐花,想装在信封里当书签。我想着你画室旁边就有槐树,就来问问你有没有多余的,要是没有,我明天再去摘。”
“有有有,”林晚赶紧说,“我下午画画的时候还摘了点放在窗台上,您等我给您拿。”她转身从窗台上拿起一个小纸包,里面装着新鲜的槐花瓣,“这些都是今天刚摘的,还很新鲜,您拿回去给闺女寄吧。”
王阿姨接过纸包,连连道谢:“真是谢谢你了晚晚,你总是这么贴心。对了,我刚才在巷口看见李哲了,他说下个月的文创博览会,他会帮你准备摊位,还让我要是有时间就去帮忙,你要是需要人手,随时跟我说啊。”
“谢谢王阿姨,到时候要是忙不过来,肯定跟您说。”林晚笑着说。
送走王阿姨后,林晚回到画架前,看着画纸上的槐花,忽然想起刚才王阿姨说的话,“陈屿,你说我要不要在博览会上摆个小桌子,让来的人也体验一下用槐花做书签?这样他们不仅能带走明信片,还能带走巷子里的香味。”
陈屿点点头:“这个主意好,到时候我们可以提前准备点卡纸和透明胶带,让大家自己动手做,肯定很受欢迎。对了,还可以在卡纸上印点你画的小槐花图案,这样做出来的书签更好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