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抓阄之喜
京中的各方势力,无论内心作何盘算,表面上都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如同冰封的湖面,看似平静,其下却暗流潜涌。然而,无论这平静是真是幻,都无法阻挡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
转眼间,萧瑾言与萧瑾棠这对双生子,已从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婴孩,长成了粉雕玉琢、蹒跚学步的小小人儿。他们的一颦一笑,成了定北侯府最珍贵的宝贝。无论是威严的侯爷萧镇山、慈爱的林母,还是日渐沉稳的世子萧凛,似乎都想将曾经错过瑾瑜、霏霏幼年时光的遗憾,在这对孪生兄弟身上加倍弥补回来。错过了长孙、孙女的抓阄礼,是林母心头一件憾事,如今,这补偿的机会终于来了。
这一日,天光晴好,侯爷、林母和萧凛难得地来到了料理府中事务的花厅,见罗晴正与管事们核对账目,便笑着走上前,挥退了旁人,拉着罗晴的手说道:“晴儿啊,瞧你这段时日忙得脚不沾地,既要照顾两个孩子,又要打理这一大家子事,母亲我瞧着实在心疼。眼看瑾言和瑾棠的周岁生辰就要到了,这抓阄礼,你就不用操心了,全权交给母亲我来操办。我定给两个小孙儿办一个热热闹闹、风风光光的抓阄礼,你只管去忙其他紧要事务,届时打扮得漂漂亮亮,出来迎客便好。”
罗晴闻言,心中虽感念婆母的体贴,但思及眼下侯府看似显赫实则需谨慎行事的处境,不禁微微蹙眉,柔声劝道:“母亲,您爱孙心切,晴儿明白。只是孩子们百岁宴时,已然风风光光地大办了一场,若是这抓阄礼再行铺张,恐怕……会引来一些不必要的闲话,说我们侯府过于张扬。依媳妇看,不若请些自家亲近的族人,简单热闹一番便好,情意到了最重要。”
她话音未落,坐在一旁品茗的侯爷萧镇山已是眉头一拧,将手中的茶盏往桌上重重一顿,发出“咚”的一声脆响,声若洪钟地道:“我萧镇山的孙子,办个抓阄礼,天经地义!哪个敢在背后说三道四,嚼舌根子,且让他到本侯面前来说!我看是他们的脖子硬,还是本侯的刀利!”老爷子征战沙场半生,煞气犹在,这一发怒,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罗晴见公公态度坚决,心下无奈,只得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一旁静坐的夫君萧凛。谁知,萧凛此番却并未与她站在同一阵线,他放下手中的书卷,目光扫过父母,最后落在妻子略显焦急的脸上,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父亲所言极是。萧家的嫡子嫡孙,周岁之喜,大办一场抓阄礼,于情于理,都不为过。若是连为自家孩儿办场喜事都要畏首畏尾,反倒让外人觉得我侯府底气不足,平白惹人耻笑。晴儿,你多虑了,此事便依父亲母亲的意思吧。”
罗晴被萧凛这番话噎住,没好气地暗暗瞪了他一眼,心知这父子二人一旦统一战线,便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她只得转回头,对二老柔声道:“父亲、母亲的爱孙之心,晴儿岂有不知?只是如今侯府看似鲜花着锦,实则仍在浪尖风口,树大招风……罢了,既然父亲和夫君都认为无妨,那便依母亲的意思办吧。只是千万莫要太过劳神才是。”
林母见罗晴松口,立刻眉开眼笑,摆手道:“不劳神,不劳神!为我两个乖孙操持,我心里头高兴还来不及呢!你放心,一切有我,定安排得妥妥当当。”此事,便就此定了下来。
不过两日,林母便雷厉风行地安排起来,府中上下顿时为两位小主子的抓阄礼忙碌开来。清扫庭院,装饰厅堂,拟定菜单,发放请帖,一切井然有序。八月初,印制精美、带着淡淡墨香的请帖便送到了京中各家权贵府邸之上。请帖内容言简意赅,却自有一股侯府的底气:“八月十七,府上幼儿周岁宴,恭迎贵府亲眷到府一聚。”
恰逢中秋刚过,节庆的余韵尚未完全消散,侯府之内更是喜气洋洋。如今的萧瑾瑜和萧霏霏,因着年长一岁,又有了两个可爱的弟弟,言行举止间愈发显得沉稳知礼。瑾瑜在学业上尤为出色,深得林尚书的喜爱,林老甚至时常将他带在身边,亲自授课讲解经义,偶尔还会拿一些民生政事上的小事考较于他。令人惊喜的是,瑾瑜往往能别出机杼,说出几分独到的见解,虽显稚嫩,却已初具格局,每每令林老抚须赞叹,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便是:“此子心思缜密,见解不凡,假以时日,必成大器,比他父亲那个武痴要强上许多!”而霏霏陪伴公主在太学进学,虽不算学业拔尖,但功课礼仪也都大有长进,性子温婉中不失活泼,颇得几位夫子的喜爱。
至于今日的主角,瑾言和瑾棠,更是人见人爱。两个小家伙已能含糊不清地喊着“祖父”、“祖母”、“娘亲”、“爹爹”、“哥哥”、“姐姐”,每每喊人时,便会咧开小嘴,露出上下对齐的八颗乳白色小牙,配上那圆溜溜、白嫩嫩的脸蛋,乌黑清澈的大眼睛,直将人的心都看得化了。有这两个开心果在,侯府今年的中秋,格外的团圆美满,欢声笑语不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