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能四人急欲上前援手,又恐莽撞反伤了僵持中的唐文亮!一时之间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僵立当场如泥塑木雕。
约莫盏茶时分,只见唐文亮缓缓收拳,整了整衣衫,竟对着张无忌深深施了一礼,神色间恭谨之极:“先生再造之恩,唐文亮永铭五内。”
那“先生”二字叫出口,情意已远非“大侠”可比。
张无忌微微颔首,目光转向关能四老道:“烦请后二位前辈一并赐教。”
四老面面相觑,不明其意。唐文亮却用力点头示意无妨。
关能、宗维侠虽心头疑虑重重,但箭在弦上,只得清啸一声,齐齐使出镇派绝学七伤拳。
一左一右,拳风刚猛带煞,直捣张无忌胸腹,张无忌竟如先前对唐文亮般不闪不避。
“噗!噗!”
两拳印实,拳劲瞬间消散无踪。
二人正自惊疑不定,耳中几乎同响起一缕细不可闻的清朗声音:“凝神内守。气转‘云门’入肺经,经‘中府’过‘尺泽’,直向‘太渊’汇……”
盏茶过后。二老收拳吐纳,脸上竟也难掩那发自内心的欣喜,他们如同唐文亮一般,恭恭敬敬回礼:“多谢先生恩义!”
至此,剩余二老也纷纷上前领受那妙不可言的“指教”。
最后崆峒五老并列一排,对着张无忌躬身一拜。五张老脸皆是混合着感激、震撼与豁然开朗的神情。
这诡异场景只看得场中无数人如同堕入雾里云中,明教也好,五大派也罢,俱是目瞪口呆,无人知晓这片刻之间崆峒五老究竟得了何等福缘,竟对这中年恭敬若神明。
张无忌对崆峒五老传音道:“五位前辈,昔年贵派七伤拳谱被成昆所盗落入谢逊之手,明教上下亦感愧疚。为此,已将拳谱略作修缮。新谱入门不易伤及肺腑,威力未损,只消内力根基稳固,循序渐进习练,反有强身益寿之效。事毕后新谱奉上,还望能消解两派宿怨。”
五老心中雪亮,这惊天动地的改良之功,分明全赖眼前这位“易先生”圣手通天,哪会是其余明教之人的功劳。
至于他如何通晓七伤拳秘要?早已不作他想,唯有感激涕零!
五老不会传音入密,只能开口朗声道:“先生所请,崆峒上下无不应承!”
稍一停顿,他又压低嗓音,恳切言道:“先生待明教可谓情深义重,只是这魔教内……龙蛇混杂,还望先生务必多加防虑。”
张无忌听出他话语中的真诚关怀,颔首应道:“关前辈放心,待事了自有整顿。”
“崆峒派认输!”五老齐声高语,声震山谷。
张无忌身形一展,化作一缕轻烟,眨眼间将被制住的崆峒弟子穴道尽数解开。崆峒一众人等默然退至一旁,再无丝毫争斗之心。
眼见崆峒如此干脆认输,华山掌门“神机子”鲜于通眼珠骨碌一转,手摇折扇上前一步:“华山鲜于通,厚颜向易大侠讨教几招!”折扇开合,倒也有几分威仪。
“请。”张无忌淡然道。
话音未落,鲜于通折扇一合,欺身而进。
与此同时,他背在身后的左手猛地打了个手势。
华山阵中早有两人应势而出。
一个身材异常高大,一个比常人矮,他们乃华山派辈分极高的高、矮二老。
二人身法如电,刀随人走,一左一右,与鲜于通折扇隐隐形成三角合围之势,寒芒吞吐,瞬间锁住张无忌退路。
围观群雄心头一惊:“好个华山!竟是掌门与两大宿老联手合击!”
面对华山派三人的围攻,张无忌丝毫不慌,反而在心里嘀咕起来,“这鲜于通的名字,究竟是在哪听到过。”
早在一线峡前,他听到鲜于通这名字,就觉得熟悉,事关一件重要的事,但却想不起来。
如今,他依然想不起。
只见鲜于通扇影翻飞主攻中路,实为牵制。
真正锋芒毕露的乃是高矮二老这一套名震江湖的“反两仪刀法”!二人按乾、坤两卦方位交错游走,刀路或大开大阖,或刁钻诡秘,刀锋所指,生生不息,变幻无穷。多少成名好汉饮恨在这“正反相叠、阴阳绞缠”的刀轮之中。
然十余招一过,高矮二老却是越斗越心惊!无论他们刀招如何奇险莫测,那“易继风”足下微移,每每能立于阴阳交汇之“生门”所在。
非但轻松化解杀招,甚至反手点刺之间,直指他们刀法中原本习以为常、却深藏破绽的后半处变化轨迹。
那气度竟似师父在指点徒弟拆招解法!
高手交锋,气机变化最为敏感。
二老先是被逼得面红耳赤,羞惭欲裂(以为戏耍),旋又猛地醒悟——刚才崆峒五老那如沐春风、感激涕零的神色从何而来。
眼前此人哪里是对敌?分明是在点拨这“反两仪刀法”的更高妙用!
二人心意相通,高老者暴喝一声:“掌门退开!休要碍事!”
刀光暴涨,竟是连同鲜于通一起逼退出战圈之外!
鲜于通被自家长老斥退,尴尬地停在圈外,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看着圈中三人刀影穿梭如游龙,他却成了十足的局外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