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体育馆的晚风带着塑胶场地的味道,卷着几片被灯光映得发黄的落叶,轻轻擦过小宇的运动鞋。他坐在观众席的台阶上,手里攥着半瓶冰镇矿泉水,瓶盖被捏得咯吱作响。身边的赵磊刚结束加练,球衣后背洇出大片深色的汗渍,像一幅抽象的地图。两人望着空无一人的球场,篮板在灯光下泛着冷白的光,话题就像被晚风牵引着,自然而然地绕回了小宇刚入队的那些日子。
提起刚入队的日子,小宇的心里满是感慨,喉结动了动,才把那些酸涩的情绪压下去。他从小就喜欢篮球,这份喜欢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的——那天放学路上,他看见小区篮球场里,几个高年级的男生正在打比赛,篮球在他们手里像有了生命,砸在水泥地上的“砰砰”声,比上课铃还让人热血沸腾。从那以后,他就成了篮球场的常客,每天放学书包一扔,就抱着爷爷给他捡的破篮球在水泥地上拍,篮球皮都磨掉了一块,露出里面的橡胶内胆,他却宝贝得不行。
初中时,小宇凭着一股韧劲加入了校队。可现实却给了他一记闷棍——他身材瘦小,身高只有一米六,在平均身高一米七五的校队里,像棵不起眼的豆芽菜。每次训练,他都拼尽全力跑跳,汗水湿透了球衣,却还是得不到上场的机会。教练总说:“小宇啊,你的积极性没问题,可这身材太吃亏,还是先好好练体能吧。”于是,冷板凳成了他的“专属座位”,每场比赛,他都只能坐在场边,手里攥着毛巾,看着队友们在球场上奔跑、得分,心里又羡慕又委屈。
有一次校际联赛,决赛的最后三十秒,球队落后两分,教练突然喊了小宇的名字。小宇当时激动得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连忙脱下外套,球衣都穿反了。可上场后,他却慌了神——对方的中锋比他高一个头,他连球都传不出去,最后还因为紧张,把关键的罚球给罚丢了。比赛结束后,他躲在更衣室里哭了很久,队友们拍着他的肩膀安慰他,他却觉得自己像个罪人。
高中毕业后,小宇本来已经打算放弃篮球,去读一所普通的大专。可偶然间看到市篮球队的选拔公告,他心里的火苗又被点燃了。“就再试一次,不管结果怎么样,都不后悔。”他对自己说。选拔那天,他特意穿了一身新的球衣,是他攒了三个月的零花钱买的,背后印着“小宇”两个字。他在球场上拼尽了全力,运球、突破、投篮,每一个动作都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当教练念出他的名字时,小宇激动得哭了,他跑回家,抱着爷爷转了三个圈,大喊着“我被录取了”。
可刚入队时的落差,差点让他彻底放弃。市篮球队的队友们,要么是体校毕业的专业选手,要么是从小接受系统训练的篮球特长生,每个人都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只有小宇,连基本的战术术语都听不懂——队友喊“挡拆”,他不知道该往哪里跑;教练说“联防”,他站在原地不知所措。传球失误、跑位出错成了家常便饭,有时候一场训练下来,他光是失误就有十几次。
“那时候我真觉得自己不是打篮球的料。”小宇轻声说,风把他的声音吹得有些飘,他抬手揉了揉眼睛,似乎想把那些不好的回忆都揉掉,“有一次训练结束,教练当着全队的面批评我,说我‘拖了球队的后腿’,还说‘早知道就不该录取你’。我躲在器材室里哭,哭得嗓子都哑了,还差点把篮球扔了。”
小宇记得很清楚,那天的器材室特别冷,窗户没关严,晚风灌进来,吹得他瑟瑟发抖。他抱着篮球坐在地上,篮球上还沾着他的汗水和泪水。他看着器材室里挂着的球队荣誉锦旗,上面绣着“永不言弃”四个大字,心里又酸又涩。“为什么别人都能做好,就我不行?”他边哭边说,声音哽咽,“我是不是真的不适合打篮球?”
“我知道。”赵磊的声音突然变得低沉,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纸巾,递给小宇,“我在门外站了十分钟,听你边哭边说‘为什么别人都能做好,就我不行’。”他拍了拍小宇的肩膀,手掌宽厚而温暖,“我刚入队的时候比你还惨,第一次打正式比赛,就因为犯规太多被罚下场,教练当着全队的面骂我‘根本不配穿这身球衣’。”
赵磊的话让小宇愣住了,他转头看着赵磊,不敢相信这个如今在球场上叱咤风云的得分后卫,曾经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赵磊笑了笑,露出两颗小虎牙,和他在球场上的凶狠模样截然不同。“那是五年前的事了,当时我刚从体校毕业,心高气傲,觉得自己技术好,谁都不服。”赵磊说,他的目光望向远处的球场,像是在回忆那些过往的日子。
赵磊刚入队的时候,身高已经有一米九,身体素质也远超其他队友,可他却有个致命的缺点——防守动作太大,容易犯规。第一次代表市篮球队参加比赛,他作为首发后卫上场,刚开场三分钟,就因为防守时推人被判了第一次犯规。教练在场边大喊着让他注意动作,他却没放在心上,觉得只要能防住对手,犯规不算什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