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五的青竹村,是被体验区的 “哗啦” 声和熊精的急喊拽醒的 —— 不是寻常的晨闹,是竹席铺地的脆响裹着他 “我的攻略图呢!” 的念叨,还混着陈小妹香氛绳飘来的桂香,连风刮过陶窑区时都带着股 “慌慌张张的甜”!我刚把灶上温的山楂豆浆盛进粗瓷碗,就看见熊精举着个空陶土罐,在老窑旁转圈,罐底还沾着昨晚画攻略图的彩笔印 —— 这货居然把写着 “缠窑挑战规则” 的纸条贴在了罐底,早上收拾时忘了,现在连 “1 颗 8 分果最佳” 的核心规则都记混了,急得直跺脚,尾巴都甩成了小鞭子。
拎着豆浆碗往体验区跑,脚刚踩过沾露的青石板,裤脚就被路边的野蔷薇勾了下,花瓣上沾着细弱的白丝 —— 是从陶窑飘来的共生须仙韵,还带着点陶土的温热。挤过围在窑边的人群,瞬间被暖烘烘的气团裹住:赵大叔把体验窑摆成 “U” 形,每窑旁都放着竹精编的小爪防护手套,窑身上的温感纹亮着淡黄光,像排挂在地上的小灯笼;陈小妹在入口处挂了串 “香氛风铃”,是用干山楂果和茶叶串的,风一吹 “哗啦” 响,还飘出分层的香 —— 近闻是山楂甜,远闻是茶清,旁边木牌上的字是小辰写的:“闻香找区域 —— 桂香去纪念区,茉莉香去挑战区”;小辰自己则蹲在打卡墙旁,正画着 “小熊裁判” 的卡通像,像上的熊精举着个歪歪扭扭的分数牌,肚子上还画了颗山楂,逗得路过的张爷爷直笑,手里的烟斗都晃出了火星。
“我、我记得规则是‘越多果越好’,又好像是‘越少越好’……” 熊精凑到赵大叔身边,爪子挠着头,彩笔印蹭得额头都是,活像只沾了颜料的小熊,“要是教错游客怎么办?他们会不会说我不专业?以后不跟我玩了?” 赵大叔刚想开口安慰,就听见村口传来 “滴滴” 的车声 —— 第一批游客到了!是昨天来打听的那对父子,小男孩怀里抱着个穿背带裤的小熊玩偶,看见熊精就挣脱爸爸的手,挥着手跑过来:“小熊哥哥!我来挑战缠窑啦!我要拿第一名!”
熊精瞬间慌了,爪子紧紧攥着空陶土罐,罐底的纸条都被捏皱了。他赶紧拽着小辰的手,声音都带了点颤:“快给我画个规则图!简单点!画果和窑就行!别让我再忘!” 小辰赶紧掏出彩笔,在熊精的手背上画了个圆滚滚的小窑,旁边画着 1 颗带笑脸的果,又画了 3 颗带哭脸的果,还在中间画了个小小的 “小心” 表情,标着 “2 颗果”。“这样记!1 颗笑,2 颗小心,3 颗哭!” 小辰拍了拍他的手背,熊精赶紧攥紧拳头,生怕图案被蹭掉,连嘴边沾着的豆浆沫都忘了擦。
缠窑挑战区很快就热闹起来,二十组游客坐满了体验位,塑料凳不够,有的游客干脆坐在竹席上,手里拿着竹精编的小扇子。有带老人的家庭,老奶奶们凑在一起看窑温纹;有结伴来的年轻人,举着手机拍体验窑;还有阿花带来的三个留守儿童,每个孩子手里都拿着竹精编的小挂件,小宇手里的挂件上还系着根红绳。熊精站在挑战区中央,举着个陶土喇叭(赵大叔早上临时捏的,喇叭口还有点歪),清了清嗓子,声音通过喇叭变得有点瓮:“大、大家好!我是小熊裁判!挑战规则是 ——” 他突然卡壳,赶紧低头看手背上的画,“用 1 颗果!放在窑里!别让须子缠窑!要是想甜一点……” 又忘了,再看手,“1 颗 10 分果也可以!别放多了!”
最先体验的是那对父子,小男孩戴起竹编小爪手套,手套刚好套住他的小手,像长了双小熊爪。他小心翼翼地从果盘里拿起 1 颗 8 分果,果上还沾着点细毛,放在体验窑的正中央。没一会儿,苗的须子就轻轻晃了晃,像伸懒腰似的,温感纹还是暖黄色,没缠窑!“成功啦!爸爸你看!” 小男孩高兴得直蹦,差点把凳子碰倒,熊精赶紧跑过去,从兜里掏出个陶土印章(昨晚自己刻的,印面是歪歪扭扭的爪印),在他的纪念卡上盖了个清晰的印:“你是第一个成功的!厉害!这是‘缠窑小能手’卡!” 小男孩的爸爸也笑着说:“这比让他在家玩平板强多了,还能动手学东西,以后周末就来这儿!”
可轮到第二位游客 —— 带奶奶来的小姑娘林林时,熊精就闹了乌龙。林林扎着两个小辫子,手里拿着颗红通通的 10 分果,抬头问熊精:“小熊哥哥,我想给奶奶做个最甜的苗,能放 2 颗果吗?奶奶喜欢吃甜的。” 熊精手背上的画虽然有 2 颗果的 “小心”,但他看着林林期待的眼神,又想起自己昨天想给苗加甜的心思,觉得 “多 1 颗应该没事,只要别放 3 颗就行”,就点头说:“可以!小心点放,别碰着苗根!”
林林高兴地把 2 颗 10 分果放进窑里,果刚碰到土,苗的须子就动得快了点。没一会儿,须子就顺着窑壁爬了上去,像藤蔓似的缠了半圈,温感纹还慢慢变成了淡红色!“哎呀!缠窑了!奶奶你看!” 林林急得快哭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奶奶赶紧凑过来,想帮忙又怕碰坏苗,只能小声安慰:“没事没事,咱们问问小熊哥哥怎么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