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元年正月十七,乙酉日,宜祭祀、迁徙,忌动土、安葬。
忌动土,可今日的洛阳,却处处都在动土,掘开的是百年世家累世的富贵,是殷实富户几代的积藏,更是这座四百年京华的根基与魂魄。
董卓迁都之令已下,西凉军这头嗜血的凶兽,在离开巢穴前,要将能带走的一切嚼碎吞噬,带不走的,便彻底毁去,不留一丝余烬。
洛阳城内,已不复昨日喧嚣,一种死寂的恐慌沉淀下来,压在每一个角落。
马蹄声不再是市井的伴奏,而是催命的锣鼓;
兵甲的碰撞取代了商贩的叫卖,金属的冰冷摩擦声令人齿寒。
浓烟从多处升起,不是炊烟,是焚毁屋宇的狼烟,黑灰的尘屑如同不祥的雪,簌簌落在邓安那身略显宽大的西凉军制式甲胄上,落在他一夜之间似乎更显稚嫩,却紧绷如石的面庞上。
一夜之间,他的心境判若两人。
他没办法改变,只能选择蛰伏当下,他自知这些人毫无过错,他暗自发誓他日一定要手刃董卓替天行道。
夜间,他还曾找过王越,郑泰,荀攸三人聊过,三人都知以邓安此时的处境也是迫不得已,表示了理解。
只愿他快些找到机会,从董卓身边抽身。
同时,他找到李莽,让他将吴老三照看好,护到长安,也决定清早就将张清与程咬金带在身边。
他骑在战马上,这是他第一次正儿八经的骑马,但似乎与生俱来的天赋,让他很快就适应了。
身侧则是董旻麾下如狼似虎的亲兵,前方,便是南市口那片被强行清空的开阔地。
那里,已黑压压地跪满了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皆是洛阳城中有名的富商巨贾及其家眷。绫罗绸缎在尘土中萎顿,金银珠翠散落一地,无人敢拾。
哭泣声被死死压在喉咙里,化作一片绝望的呜咽,间或有孩子不明所以的啼哭,旋即被父母惊恐地捂住嘴,只剩下小小的身子在寒风中剧烈颤抖。
邓安的手指,无意识地死死抠着马鞍的边缘,指甲几乎要嵌进冰冷的皮革里。
他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恐惧,能听到自己心脏在胸腔里沉重而缓慢地跳动,每一下,都牵扯着四肢百骸的酸涩与冰冷。
一夜未眠,眼底布满了血丝,视野里的一切都蒙上了一层淡淡的血红。
在他身后的程咬金与张清,他们也都知道邓安做出这样的决定心理承受了多大的代价。
董旻在一众甲士簇拥下,策马立于刑场中央,他身材肥壮,披着玄甲,顾盼间带着一种屠夫审视牲口的残忍快意。
他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邓安身上,嘴角咧开一个堪称和煦,却令人毛骨悚然的笑容。
“元逸。”他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死寂的场地“今日,便让你见识见识,何为乱世立身之本!妇人之仁,要不得!”
他顿了顿,猛地提高声调,如同夜枭啼鸣:“这些蠹虫,吸食民脂民膏,聚敛不义之财!今日,便用他们的血,为我西凉健儿壮行,为太师迁都大业祭旗!杀——!”
一个“杀”字,如同烧红的烙铁,狠狠烫在邓安的耳膜上。
早已待命的西凉悍卒齐声应和,声震屋瓦。雪亮的环首刀扬起,带着风声,毫不留情地劈砍下去。
噗嗤——!
利刃割开血肉、斩断骨骼的闷响,密集得如同暴雨打残荷。
鲜血如同压抑了许久的喷泉,猛地从断裂的脖颈中激射而出,在空中划开一道道凄艳的弧线。
一颗颗头颅滚落在地,脸上还凝固着临死前的惊恐、茫然、或是对这世道最后的诅咒。
无头的尸身颓然仆倒,温热的血液汩汩流淌,迅速汇集成一片片粘稠的、暗红色的沼泽,顺着地砖的缝隙肆意蔓延,那浓烈到令人作呕的铁锈腥气,瞬间盖过了世间一切味道。
邓安的胃部一阵翻江倒海,他死死咬住牙关,舌尖尝到了咸腥的味道,才勉强压下那几乎要冲破喉咙的呕吐感。
他不能闭眼,更不能移开视线。他必须看着,将这地狱般的景象,一寸寸刻进自己的骨子里。
这是他选择的路,是他为了在这炼狱里活下去,必须付出的代价。
骑都尉的官印揣在怀里,此刻却沉甸甸地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他心口发疼。
“哈哈哈!好!痛快!”董旻的笑声在惨叫声和利刃劈砍声中显得格外刺耳。
他猛地一挥手,一名亲兵捧着一柄还在滴血的环首刀,快步跑到邓安马前,单膝跪地,将刀高高举起。
“邓都尉!”董旻的声音带着一丝催促“来,试试手!让弟兄们都看看,咱们的少年英雄,可不是光会练兵的雏儿!”
所有的目光,刹那间聚焦在邓安身上。
有西凉老兵残忍的期待,有将官们冰冷的审视,更有那些待死之人投射来的,最后一丝微弱却尖锐如针的怨恨与祈求。
阳光照射在递到面前的刀身上,反射着血光和冷光,刺得邓安眼睛生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