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皇宫宫偏殿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那位被李世民称为“孙先生”的老御医(暗示可能是药王孙思邈,或其弟子)刚刚为林昊施完针,仔细检查了他的脉象和瞳仁反应(尽管林昊看不见)。
“老爷,夫人,”老御医转向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声音平和而肯定,“林公子颅内的淤血已有化开之象,气血渐通。依老夫看,再施针三五次,辅以汤药,公子这目疾,当可痊愈复明。”
躺在床上的林昊闻言,心中一阵激动,几乎要喜极而泣。重见光明的希望像一束光,穿透了连日来的黑暗与不安。他连忙向御医道谢:“多谢孙先生!多谢!”
“小友不必多礼,此乃医者本分。”老御医收拾好药箱,躬身退了出去。
殿内暂时只剩下林昊,以及李世民、长孙皇后,还有今日一同前来、屏息静立在稍远处的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程咬金、尉迟恭几人。程咬金是“熟人”,另外四人虽未与林昊直接交流过,但那日密议后,他们都已深知眼前这个失明青年的“价值”与“危险性”。
李世民走到床榻边,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欣慰:“恭喜林小友,不日便可重见天日。这几日困于黑暗,实在是辛苦你了。”
“多谢阁下挂念,”林昊心情大好,连带着对这对“隐居家主”夫妇的戒心也降低了不少,“只要能看见,一切都好说。”
长孙皇后温柔地接话道:“是啊,眼见为实。待小友康复,也好仔细看看我们这……山野之间的景致,虽比不得小友家乡繁华,却也别有一番风味。”她话语轻柔,却巧妙地再次将话题引向了“家乡”与“对比”。
李世民顺势在榻旁的胡凳上坐下,仿佛闲话家常般问道:“林小友即将复明,想必归心似箭。却不知,小友家乡……嗯,就是那‘十三朝古都’之地,如今是何等光景?与我等这山野相比,想必是车水马龙,繁华似锦吧?”
来了!林昊心中一动,但鉴于对方多次表达对历史的好奇,加上自己心情好,便也乐得分享。他想了想现代西安的样貌,斟酌着用词:“确实很繁华。高楼大厦……就是非常高的房子,鳞次栉比,道路宽阔,车流如织……嗯,车就是一种四个轮子、自己能跑的交通工具,比马车快得多。夜晚也是灯火通明,如同白昼。”
他描述的景象对于李世民等人而言,简直是神话世界。房玄龄与长孙无忌交换了一个震惊的眼神,尉迟恭和程咬金更是听得张大了嘴。
魏征眉头紧锁,忍不住出声,语气带着质疑与告诫:“高楼竟能参天?车马无需畜力?夜如白昼?林公子,此言是否过于夸张?须知世间万物,皆有法度,如此景象,近乎……”
“老魏。”李世民轻轻打断了他,示意他稍安勿躁,然后目光灼灼地看向林昊,“小友家乡果然神奇。如此盛世,想必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远超……嗯,远超任何前朝吧?”他将“当今”二字咽了回去。
林昊没听出魏征话里的质疑,只当是山野之人难以想象现代都市。他笑了笑,带着点历史系学生的职业病说道:“确实算得上是盛世了。不过嘛,任何一个王朝,都有其兴衰周期。就像我们那里总结的历史,强如秦汉,盛如隋唐,也难免……”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可能说多了,立刻刹住了车。
但“隋唐”二字,尤其是“唐”字,如同惊雷般在李世民等人心中炸响!
“盛如隋唐?”李世民的声音陡然拔高了一丝,又迅速压下,他身体微微前倾,追问道:“小友是说……我……呃,是说那李唐天下,也曾有盛世光景?却不知……这盛世,能延续多久?其后……又是如何?”他的呼吸都有些急促了,这个问题关乎国祚,是他最想知道的核心!
长孙皇后也屏住了呼吸,纤手不自觉地握紧了。
长孙无忌、房玄龄更是凝神静听,连魏征也暂时压下了质疑,紧紧盯着林昊。
程咬金和尉迟恭虽然对“盛世”具体多盛没啥概念,但听到关乎大唐能传多久,也瞪大了眼睛。
林昊感觉到气氛瞬间变得有些紧张,他虽然看不见,却能感受到那几道凝聚在自己身上的、无比专注的目光。他心里咯噔一下,暗骂自己嘴快。跟这些“古代隐士”谈王朝兴衰,是不是太敏感了?
他赶紧打了个哈哈,试图含糊过去:“这个……历史周期律嘛,盛极而衰,很正常。具体多久,那得看当政者是否贤明,政策是否得当,有没有遇到什么大的天灾人祸或者外敌入侵……因素很多的。我就是个普通老百姓,哪懂得那么细。”
“天灾人祸?外敌入侵?”李世民捕捉到了关键词,心猛地一沉。他强忍着追问具体是何种天灾、何地人祸、哪方外敌的冲动,知道再逼问下去可能会适得其反。他换了个角度,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那小友以为,如何才能避免这‘盛极而衰’?如何方能使我……使那唐朝,国祚绵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