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同盟关系确立,安全屋内的气氛也随之改变。之前的猜疑和试探被一种目标明确的紧迫感所取代。
沈望舒不再是被动的避难者,而是成为了一个亟待被重新投入战场的战士。他的伤口已基本愈合,身体里压抑已久的力量渴望着释放。
顾知行带来的计划,大胆而精密。
“目标,南浦仓库,日军一个中型军火转运站。”顾知行在纸上画出简易的仓库结构图和周边地形,“这里存放着一批即将运往前线的步枪和轻机枪。我们的任务,不是彻底摧毁它——那样动静太大,会引起敌人疯狂报复,也非我们现阶段能力所及。”
他的铅笔点在仓库示意图的一个角落:“这里是他们的电路枢纽和一个小型通讯班驻地。我们的目标是瘫痪它,制造混乱,延缓这批军火起运的时间,同时……给敌人制造一个假象。”
“什么假象?”沈望舒目光锐利地盯着图纸。
“让敌人认为,这是军统残余势力,为了报复近期的高压搜捕,而进行的一次不计后果的骚扰性破坏。”顾知行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这样,既能达到我们的战略目的,又能将敌人的注意力继续吸引在军统这条线上,为我们,也为其他真正潜伏的同志,争取更多空间。”
沈望舒立刻明白了其中的深意。这是一石二鸟之计。他不得不再次佩服顾知行思维的缜密和对全局的把握。
“具体怎么做?”沈望舒问道,手指在图纸上划过,“电路枢纽和通讯班都有守卫,强攻不可取。”
“不需要强攻。”顾知行摇摇头,从大衣内袋里取出一个小巧的、看似是怀表,实则是指南针和简易计时器组合的装置,以及一小包用油纸包裹的东西。
“这是定时燃烧装置,威力不大,但足以引燃电线胶皮和部分文件,造成短路和火灾。关键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它送进去。”
他指向图纸上一条标注为“废弃排水渠”的线路:“这是我们的通道。这条排水渠因为上次暴雨堵塞,尚未修复,可以直接通到仓库电路房的外墙根。那里有一个通风口,锈蚀严重,是突破口。”
沈望舒仔细看着那条路线,眉头微蹙:“排水渠入口有守卫吗?通风口的大小和坚固程度如何?里面的情况清楚吗?”
“入口在仓库围墙外百米处的荒地,夜间只有一个固定岗哨,巡逻队每半小时经过一次。通风口尺寸,根据早期建筑图纸判断,一个身材精干的人可以勉强通过,但需要工具撬开。”顾知行如数家珍,显然做了充分的功课,“里面的情况不明,需要现场判断。这也是此次行动最大的风险点。”
他看向沈望舒:“潜入、安装、撤离,整个过程必须在二十分钟内完成。一旦超过时间,巡逻队折返,或者内部情况有变,都可能前功尽弃,甚至……”
“我去。”沈望舒没有任何犹豫。潜入、破坏,这本就是他的老本行。更重要的是,这是他作为“新船员”的第一次任务,他必须证明自己的价值,也证明自己选择的道路。
顾知行深深看了他一眼,没有多余的废话,将图纸和那包装置推到他面前:“装置的使用方法,我教你。行动时间,定在明晚凌晨两点。我会在外部策应,制造一点小‘动静’,吸引仓库正门守卫的注意力,为你争取时间。老陈会送你到接应点。”
接下来的时间,两人埋头于细节的推演。顾知行讲解装置的结构、定时设置、安放的最佳位置。沈望舒则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应对方案。
从潜入路线的选择,到对付固定岗哨的无声手段,从撬开通风口的工具,到撤离时的备用路线……每一个环节都反复斟酌。
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沈望舒发现,顾知行虽然不直接参与行动,但他对敌人布防规律、心理弱点的把握,以及对各种非常规装备的了解,都达到了令人惊叹的程度。他的谋划,更像是一个高明的棋手,在落子之前,已经算好了后面十几步。而沈望舒,则是那把执行最终“将军”的利刃。
这种智与力的结合,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沈望舒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踏实和……高效。
第二天,沈望舒养精蓄锐,反复在脑海中模拟行动流程。傍晚,老陈送来了一套黑色的、面料粗糙但便于活动的工装,以及一套精良的撬锁和攀爬工具。
深夜一点,沈望舒穿戴整齐,将装置和工具仔细固定在身上。顾知行亲自来到安全屋为他送行。
“记住,安全第一。若事不可为,立刻放弃,按备用路线撤离。”顾知行看着他,语气郑重,“我们有的是机会,不必争一时长短。”
沈望舒点了点头,检查了一下随身装备,目光坚定:“明白。”
没有多余的告别,沈望舒跟着老陈,消失在夜色中。
汽车在离目标区域还有一公里左右的地方停下。沈望舒如同融入夜色的黑豹,悄无声息地向着荒地中的排水渠入口摸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