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1 章:书院邀约,暗藏波澜
夜色像浸透了墨的棉絮,沉沉压在据点的废墟上。残留的火把还在墙角燃烧,火苗被夜风卷得忽明忽暗,将众人的影子投在布满血渍的石砖上,忽长忽短,像一群未散的魂灵。路智靠在一根断柱上,后背的伤口被绷带勒得发紧,每一次呼吸都牵扯着皮肉,疼得他指尖发麻。但他的目光却始终亮着,落在临时画的江南地图上 —— 琴棋学堂的位置被圈了个红圈,旁边密密麻麻写着守卫的安排,还有顾炎武先生抵达苏州的日期。
“那神秘高手要是真去江南,俺们镖局的兄弟就算拼了命,也得护住学堂!” 铁山的大嗓门打破了沉默,他手里攥着半块干粮,咬得 “咯吱” 响,阔剑靠在腿边,剑刃上的血痂还没清理干净,“俺已经让人给苏州分号送信,让他们提前在学堂周围布防,只要有戴银色面具的,直接扣下来!”
飞燕坐在一旁,正用布条擦拭短匕,闻言抬头道:“光靠蛮力不行。阿青说那人身有西域香料味,我们可以让苏州的药铺、香料铺留意,一旦有可疑人买香料,立刻报信。另外,暗卫得乔装成百姓,别暴露身份,免得打草惊蛇。”
李大人拄着长剑,缓缓走到地图前,指尖点在 “鸿儒书院” 的位置上,眉头皱得很紧:“现在最担心的是京城这边。路贤侄你要去江南,京城的防备就弱了。玄影要是趁机在京城搞事,比如偷袭静思园,我们就首尾难顾。”
路智点头,手指在地图上划过:“李大人放心,我已经让阿墨留下,带五名暗卫守静思园,另外让禁军加强城门盘查,凡是携带火药、兵器的,一律严查。至于江南那边,我会带阿强和小林,再加上苏州知府派的人手,应该能应付。”
众人又讨论了半个时辰,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才各自散去休息。路智回到临时住处 —— 一间破败的民房,屋内只有一张硬板床,一张缺腿的木桌,墙角堆着他的行囊。他刚解开后背的绷带,准备换药,就倒抽一口凉气 —— 伤口又裂开了,渗血的布条粘在皮肉上,撕下来时疼得他额头直冒冷汗。柳儿之前给的伤药带着淡淡的草药香,敷在伤口上,先是一阵刺痛,接着泛起清凉,稍微缓解了灼痛感。
他刚把新绷带缠好,躺下没一会儿,门外就传来 “笃笃笃” 的敲门声,声音急促,带着几分慌乱。“谁?” 路智瞬间清醒,手摸向枕头下的短匕 —— 那是飞燕送他的,匕首小巧,却锋利无比,适合近身防御。
“路公子,是我,张侍从。” 门外传来熟悉的声音,带着喘息,“有鸿儒书院的人来送信,说有急事找您。”
“鸿儒书院?” 路智心中一凛。这书院是京城最大的儒家学府,夫子多是前朝遗老,向来推崇 “正统儒学”,对他搞的 “琴棋文化复兴” 向来不冷不热,甚至有夫子在公开场合说 “琴棋乃小道,不足以载大道”,怎么会突然送信来?
他披上衣衫,打开门。张侍从站在门口,脸色发白,手里攥着一封折叠整齐的信函,信封是米黄色的竹纸,封蜡是暗红色,上面印着 “鸿儒书院” 的印章。“送信的是个书童,穿灰布长衫,神色慌慌张张的,放下信就想走,俺问他是不是有急事,他只说‘夫子让务必亲手交给路公子’,别的啥也不肯说。”
路智接过信函,指尖触到竹纸的粗糙纹理,封蜡还带着一丝余温,显然是刚封不久。他拆开信封,里面是一张洒金宣纸,字迹是工整的小楷,写着:“谨邀路公子于三日后辰时,莅临鸿儒书院论道,共商儒家理念与当世文化之融合,盼君莅临,勿辞。—— 鸿儒书院七位夫子联名”
字迹虽工整,却透着几分刻意的僵硬,像是写字的人心情不宁。路智盯着 “儒家理念与当世文化之融合” 这几个字,心中疑云更重 —— 这正是他一直想推动的事,书院之前反对,现在突然主动邀约,太反常了。而且送信的书童神色慌张,绝不像普通的送信人。
“张侍从,你还记得那书童的模样吗?” 路智问道。
“记得,” 张侍从点头,“十四五岁的样子,留着锅盖头,左眼角有颗黑痣,穿的灰布衫袖口磨破了,鞋子上沾着泥,像是从城外赶来的。”
路智心中一动 —— 鸿儒书院在京城东南角,离这里不过三街之隔,书童鞋子上却有城外的黄泥,显然是绕了远路,或者根本不是从书院来的。他将信函折好,塞进怀里:“我去见李大人,你守在这里,要是有人再来找我,先稳住,别让他走。”
清晨的街道还很安静,只有几个挑着菜筐的小贩匆匆走过,菜叶子上的露珠滴在青石板上,溅起细小的水花。微风带着青草的湿气吹过来,拂在脸上凉丝丝的,却吹不散路智心中的沉重。他走得很快,鞋底踏过积水的坑洼,溅起的水珠打湿了裤脚,带来一阵冰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