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意外援手,曙光初现
烛火燃到了底,“啪”地一声炸响,灯花溅落在案头的预算表上,烧出个细小的黑洞。路智猛地回神,伸手拂灭火星时,指腹被余烬烫得一缩。窗外的夜色浓得化不开,寒风卷着枯叶拍打窗纸,发出细碎的“沙沙”声,像极了他此刻杂乱的心绪——资金缺口像张开的巨口,孙富的封锁密不透风,他攥着那张写满潜在资助者的纸条,指尖几乎要将纸页戳破。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一阵极轻的叩门声,三下一组,节奏沉稳,不似寻常访客的急促。路智心中一动,起身抄起墙边的短棍——筹备处地处偏僻,深夜来访绝非偶然。他蹑手蹑脚走到门边,透过门缝往外看,只见月光下立着个穿青布短打的小厮,腰间挂着个银质的梅花令牌,手里捧着个紫檀木托盘,托盘上覆着暗红绒布。
“谁?”路智沉声问道,短棍抵在门后。
小厮闻声抬头,脸上带着恭敬的笑意,声音压得很低:“路公子莫怕,小人是‘和记商行’的,我家主人有封信要亲手交予公子,说能解公子眼下的困境。”他说着,轻轻提起托盘,绒布下的物件轮廓方正,像是信件。
路智眉头微皱——“和记商行”他听过,是城南一家专做茶叶与文玩贸易的商号,据说东家姓林,为人低调,从不参与商界联盟的纷争。他犹豫片刻,终究还是拉开了门闩,警惕地盯着小厮:“信呢?你家主人为何深夜送信?”
小厮将托盘递过来,指尖白净,不似常年奔波的仆役:“我家主人说,公子近日为文化复兴之事四处碰壁,心中焦急,故托小人连夜送来消息。信中自有分晓,公子一看便知。”说罢,他微微躬身,转身消失在夜色中,脚步轻快,很快便没了踪影。
路智关上门,将托盘放在桌上,掀开绒布——下面是个象牙镇纸压着的信封,封皮上没有署名,只画着一朵淡墨梅花。他拆开信封,里面是张洒金信笺,字迹清隽,写着:“明日巳时,城南‘听雪楼’二楼雅间,愿助公子一臂之力。林某谨上。”
墨迹未干,还带着淡淡的松烟墨香。路智捏着信笺,心中疑窦丛生:这林姓东家为何要帮自己?是真心敬佩文化复兴,还是另有所图?会不会是孙富设下的陷阱,故意引他入局?他将信笺翻来覆去地看,连纸页边缘的暗纹都细细检查了一遍,却没发现任何异常。
一夜无眠。天刚蒙蒙亮,路智便起身洗漱,换上一身半旧的青布长衫,将孙富的罪证与文化复兴的策划书一并塞进布包。他望着镜中眼底的红血丝,深吸一口气——无论真假,这都是目前唯一的希望,哪怕是陷阱,他也得去闯一闯。
城南的“听雪楼”临着护城河,此时刚开门,伙计正提着铜壶往茶桌上浇热水,蒸汽氤氲,混着龙井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路智走上二楼,雅间的门虚掩着,里面传来轻缓的古琴声,正是《高山流水》。
他轻轻推门,屋内茶香更浓。窗边的梨花木桌旁坐着位中年男子,身着月白锦袍,腰束玉带,面容和善,下颌留着三缕短须,正临窗品茶,指尖还随着琴声轻轻敲击桌面。见路智进来,他放下茶盏,起身拱手,声音温润如玉石相击:“路公子,久等了。在下林文轩。”
路智回礼,目光不动声色地扫过屋内——没有埋伏的迹象,桌上只摆着一套紫砂茶具和一盘刚切好的桂花糕,空气中除了茶香,还有淡淡的檀香,透着几分雅致。“林先生客气了。”他在对面坐下,开门见山,“不知先生深夜送信,又邀在下前来,究竟有何用意?信中所言‘助我脱困’,又当如何解释?”
林文轩笑了笑,亲自为路智斟上一杯茶。茶汤清澈,嫩绿的茶叶在水中舒展,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路公子先尝尝这茶,是今年的明前龙井,产自狮峰山。”待路智端起茶杯,他才缓缓开口,“实不相瞒,在下自幼随家父研习琴棋,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只是近年来,世风日下,琴棋之道渐趋没落,在下心中一直忧虑。”
他顿了顿,指尖划过茶盏边缘:“前几日发布会之事,在下也去了。见公子为证清白,不惧孙富权势,又听闻公子为文化复兴四处奔走,却因孙富施压屡屡碰壁,心中既敬佩又不忍。在下虽不才,在商界尚有几分薄产,愿为文化复兴尽一份绵薄之力。”
路智轻抿一口茶,龙井的清甜在舌尖化开,却没能驱散他心中的疑虑。他放下茶盏,直视着林文轩:“林先生的心意,在下感激不尽。只是孙富势大,先生与我合作,不怕引火烧身吗?再者,先生与在下素不相识,为何偏偏选中我?”
林文轩闻言,非但不恼,反而眼中多了几分赞许:“路公子谨慎,正是成大事者该有的模样。”他从袖中取出一方锦盒,打开,里面是枚温润的和田玉印,印文刻着“琴心剑胆”,“这枚印是先父所留,他生前常说,‘文化之兴,不在富贵,而在初心’。公子为文化复兴,不惜与孙富为敌,这份初心,正是在下所寻的。至于孙富……”他嘴角勾起一抹淡笑,“在下的商行做的是外路生意,孙富的手还伸不到江南茶区与西域文玩市场,他奈何不了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