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准备反击,孙富察觉
临时办公处的帆布帐篷被晨雾裹得发潮,烛火在铜台里明明灭灭,把路智伏案的身影映在满是墨痕的宣纸上——那是他连夜写就的反击计划,“证据鉴定”“证人联络”“舆论引导”三个核心环节用朱砂圈了又圈,纸边被他反复摩挲,已经起了毛边。
他的右手食指上沾着未干的墨,指尖因为握笔太久而微微发颤,却依旧一笔一划地在“证人名单”后添上“张师傅(木工)、王掌柜(家具)、赵老(文庙)”的名字,每个名字后面都画了个小圈,标注着“需提前保护,防孙富威胁”。桌角堆着昨晚找到的关键证据——孙二狗手写的修改方案,被他用细麻绳缠在一块木板上,外面裹了三层油纸,生怕被潮气浸坏。
“路公子,您一夜没合眼,要不要先歇会儿?”柳儿端着一碗热粥走进来,粥碗是粗瓷的,边缘有个小缺口,是上次活动时从茶馆借的,一直没还。她把粥放在桌角,目光落在路智眼底的青黑上,语气里满是心疼,“粥是文庙的伙夫师傅熬的,加了点小米,您趁热喝。”
路智抬起头,揉了揉发涩的眼睛,视线好一会儿才聚焦:“谢谢柳儿。计划我改得差不多了,你帮我看看,有没有遗漏的环节。”他把宣纸推过去,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沿——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上次在琴棋巷策划活动时,柳儿就见过。
柳儿拿起宣纸,鼻尖凑近纸页,能闻到淡淡的墨香混着路智的汗味。她逐字逐句地看,眉头渐渐皱起:“‘找鉴定师’这步,会不会太冒险?孙富在城里人脉广,说不定会提前打招呼,不让鉴定师帮我们。”
“我知道。”路智端起粥碗,喝了一口,温热的粥滑过喉咙,稍微缓解了喉咙的干涩,“所以我选了三位鉴定师,一位是文庙合作多年的苏老先生,一位是隐居在城西老巷的周师傅,还有一位是刚从江南来的谢先生——孙富的手再长,未必能同时堵住三个人的嘴。”
他放下粥碗,从怀里掏出三张纸条,分别写着三位鉴定师的地址:“苏老先生最靠谱,我们先去找他。他之前帮文庙鉴定过古籍,为人公正,孙富未必能威胁到他。”
这时,帐篷帘被掀开,李师兄带着一阵寒风走进来,腰间的佩剑上还沾着霜花:“路兄,我刚才去巷口探了探,发现有两个穿短打的汉子在盯着咱们的帐篷,看模样,像是孙富的人。”
路智的眼神瞬间沉了下来:“看来孙富已经起疑心了。我们得加快速度,现在就出发去找苏老先生,免得夜长梦多。”
柳儿连忙把计划折好,放进贴身的布包里,又小心翼翼地把那卷关键证据裹好,塞到路智的衣襟里:“证据贴身放,别弄丢了。我跟你们一起去,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三人简单收拾了一下,趁着晨雾还没散,低着头走出帐篷。巷口的两个汉子果然在盯着,见他们出来,悄悄跟了上来。李师兄故意放慢脚步,落在后面,右手按在剑柄上,眼神凌厉地扫了那两人一眼——那两人见状,不敢靠太近,只远远地跟着。
孙富的府邸在城东的富人区,朱红的大门前蹲着两尊石狮子,狮口衔着铜环,被晨露打湿,泛着冷光。书房里,檀香的味道混着茶气,却压不住满室的压抑。
孙富坐在铺着云锦坐垫的太师椅上,手里把玩着那枚羊脂玉扳指,指腹反复摩挲着上面的云纹。他面前站着三个手下,个个低着头,肩膀微微发颤,像是怕被他迁怒。
“你们说,路智那小子这两天闭门不出,到底在搞什么鬼?”孙富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冰冷的威严,玉扳指撞在桌角的鎏金砚台上,发出“叮”的轻响。
最前面的手下战战兢兢地回话:“回……回老爷,我们盯着他的帐篷,没见他出来过,只看到柳儿姑娘去买过两次粥……”
“买粥?”孙富冷笑一声,把玉扳指重重放在桌上,“他路智是什么人?会甘心躲在帐篷里喝粥?肯定是在谋划着怎么翻案!你们连他跟谁接触都不知道,养你们这群废物有什么用!”
他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茶碗被震得跳起来,茶水溅出几滴,落在摊开的账本上,晕开一片褐色的印子。“去!再派十个人,分成两拨,一拨盯着帐篷,一拨去查他最近联系过谁——尤其是那些鉴定师、老学者,只要跟他有过往来的,都给我盯紧了!谁敢帮他,就给我断了谁的生路!”
“是!是!”三个手下连忙应道,转身就要跑,却被孙富叫住了。
“等等。”孙富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天际线——晨雾正渐渐散去,露出一片惨白的天,“再去跟茶馆、酒楼的人说,让他们准备着,要是路智敢拿出什么‘证据’,就说那是他伪造的,还说他‘勾结王肃,拿了王肃的钱来陷害我’。越离谱越好,只要能让民众信,怎么说都行。”
手下们点头如捣蒜,匆匆退了出去。书房里只剩下孙富一人,他走到镜前,看着镜中自己阴沉的脸,嘴角勾起一丝狠厉的笑:“路智,你以为找到点证据就能翻身?我孙富在京城混了三十年,还没输过。这次,我定要让你身败名裂,再也爬不起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