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回到桌前,重新点燃一支烛火,昏黄的光变亮了些,照亮了桌角的一张空白纸。他拿起笔,蘸了点墨,开始写“合作反思”,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
1. **初次合作:底线不明确**
第一次见孙富,只说了“要兼顾文化与商业”,却没写清“文化区占比”“商业宣传范围”。孙富说“广告位要显眼”,我就答应了,没考虑到后来他会把广告布盖在琴艺区。下次合作,必须白纸黑字写清楚:文化区占场地60%,商业广告只能在入口两侧,且不能超过2米高,不能影响文化展示。
2. **筹备阶段:过度妥协**
孙富改宣传文案,把“琴棋文化”改成“商业促销”,我妥协了;他让拆棋艺区的竹篱笆,我也妥协了。每次妥协,都因为“怕他撤资”,却忘了“没有尊严的合作,只会让文化被践踏”。下次再遇到不合理要求,要找“替代方案”——比如他要加广告位,就建议“在活动手册上印广告”,而不是占文化区的地方。
3. **活动现场:应对失策**
孙富的人在现场叫卖,我只知道跟他吵架,却没及时组织文化展示“突围”——比如让琴师弹更激昂的《广陵散》,吸引民众注意力;让学生举着琴谱在人群中讲解,转移大家对叫卖声的关注。下次遇到混乱,要先“稳住文化环节”,再跟商家谈判,不能让文化展示停摆。
4. **核心矛盾:利益观不同**
孙富要“短期利益”——卖布、卖茶,赚快钱;我要“长期价值”——让民众喜欢琴棋,让文化传下去。这种矛盾不是靠妥协能解决的,得找“利益结合点”:比如让绸缎庄做“琴罩、棋谱封面”,印上琴棋纹样,既卖了布,又传播了文化;让茶叶铺搞“琴音品茶会”,听琴喝茶,让商业融入文化,而不是挤压文化。
路智写着写着,笔尖顿了顿——“利益结合点”,这个想法是刚才想到的,之前怎么没想到?或许是被“怕合作破裂”的焦虑蒙住了眼。他又往下写:
5. **未来计划:减少对单一资金的依赖**
不能只靠孙富的商界联盟,要找更多“认同文化的合作伙伴”——比如文庙的老学者有古籍资源,可以联系出版社,把活动中的琴谱、棋谱印成小册,卖册页的钱用来办下次活动;比如联系学校,让学生来当志愿者,既节省人力成本,又能让年轻人了解文化。
写完这些,路智放下笔,看着纸上密密麻麻的字迹,心里的沉重感轻了些。他拿起那块木盒碎片,贴在胸口,温热的触感透过衣衫传过来,像林伯在无声地说“你没做错,只是要更聪明些”。
窗外的风小了些,窗纸上的影子也稳定了。路智走到床边,从枕头下拿出一个布包,里面是父亲的古琴的照片——照片上的古琴泛着温润的光,琴身上刻着“文兴”两个字。他看着照片,轻声说:“爹,我不会让琴落到孙富手里的。下次活动,我会靠自己的本事赚钱,把欠的钱还上,把琴好好守着。”
烛火渐渐燃到了尽头,光越来越暗。路智把照片放回布包,重新坐在桌前,开始列“下次活动的具体方案”——第一条就是“联系绸缎庄,谈琴罩定制合作,要求用优质云锦,印上《梅花三弄》纹样”。
虽然他还不知道孙富会不会同意这个方案,不知道能不能找到更多合作伙伴,甚至不知道下次活动能不能吸引足够多的民众,但至少,他不再是之前那个只会妥协的路智了。他知道了问题在哪,知道了该往哪个方向走,这就够了。
东方泛起鱼肚白时,路智终于趴在桌上睡着了,手里还握着那支狼毫笔,桌上的方案纸上,刚写下“邀请柳儿设计琴罩纹样”几个字,墨迹还没干,在晨光中泛着淡淡的黑。
喜欢儒心弈世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儒心弈世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