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努力挽回,渐入佳境
暮色彻底笼罩琴棋巷时,场地的灯笼已燃得愈发明亮。烛火透过镂空的灯架,在地面投下细碎的光影,红绸缠绕的展架被风吹得轻轻晃动,古籍残页的墨香混着檀香,在空气中织成一张温柔的网。可路智站在台侧的阴影里,手心却始终攥着冷汗——方才用武术救场只是权宜之计,观众的热情像浮在水面的油,看似热烈,一触即破。他余光扫过台下,穿锦袍的富商还在捻着胡须皱眉,几个书生低头私语,显然对之前的失误仍有芥蒂;更让他不安的是,棋艺展示区的弟子刚传来消息,少的不仅是棋子,展架上那本《棋经》孤本,封皮边角竟多了一道划痕,像是被人刻意撕过。
“路公子,喝口水缓一缓。”柳儿提着食盒走过来,递上一杯温茶。她今日特意将琴谱收进了绣着兰花的布包,此刻布包就挎在臂弯里,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包带,“苏姐姐已经醒了,郎中说只是劳累过度,喝了药正在后台休息。沈坊主也在那边,说要是还需要琴师,她随时能上。”
路智接过茶杯,温热的触感顺着指尖传到心口,却没驱散多少焦虑。他望着台下渐渐躁动的人群,知道不能再等:“得再上台一趟,把观众的信任拉回来。”他将茶杯递给柳儿,伸手理了理青布长衫的领口——方才跑前跑后,领口已有些歪斜,“你去告诉周盟主,让棋艺区的棋手再检查一遍棋盘棋子,务必确保没遗漏;再让林伯盯着古籍展架,尤其是那本《棋经》,别再出岔子。”
柳儿点点头,转身快步离开。路智深吸一口气,踩着灯笼的光走上舞台。木质的台阶被人踩得有些光滑,他每走一步,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与台下的低语声交织在一起。待站定在舞台中央,他先对着观众深深鞠了一躬,腰弯得极低,青布长衫的下摆几乎扫到地面。
“各位父老乡亲,今日活动从开场到现在,出了不少差错——琴师晕倒、琴音失误、道具受损,都是我筹备不周,耽误了大家的时间,我在这里给大家赔罪了。”他的声音透过临时搭的木质扩音筒,清晰地传到巷口,带着几分沙哑,却格外诚恳。说完,他又鞠了一躬,这一次,台下的议论声渐渐小了。
穿淡蓝色布衫的书生率先开口:“路公子言重了,人有旦夕祸福,琴师生病也是意外,我们能理解。”旁边的妇人也点头附和:“是啊,刚才那武术配琴音就挺好,我们家孩子还说想看呢。”
路智直起身,眼中露出一丝暖意。他抬手示意大家安静,继续说道:“多谢各位体谅。但理解不能当借口,今日是‘文化复兴体验日’,我既然敢办,就该给大家呈现最好的文化盛宴。方才琴艺表演有缺憾,我想再补一场——不过这次,我想请台下的朋友一起参与。”
他的目光扫过人群,最终落在武林盟弟子所在的区域:“我知道武林盟藏龙卧虎,不少兄弟不仅武功好,对琴棋也有研究。若是有擅长琴艺的,不妨上台来,与沈坊主或方才的老先生合作,咱们不拘曲目,不拘风格,只要能让大家感受到琴音的魅力,就是最好的表演。”
话音刚落,人群中便响起一阵骚动。一个穿淡蓝色劲装的女子突然举起手,声音清脆如铃:“路公子,我来试试!”
众人循声望去,女子约莫二十出头,腰间系着雅音琴坊的银腰牌,手里抱着一把半旧的古琴,琴身是常见的桐木,却保养得极好,弦轴上缠着新换的绿弦。她快步走上舞台,对着路智拱手:“我叫苏晴,是苏婉姐姐的师妹,也是雅音琴坊的琴师。方才苏姐姐晕倒,我本该早站出来,只是一时紧张,还望路公子见谅。”
路智心中一喜——苏晴的名字他早有耳闻,柳儿提过,她是琴坊最年轻的首席琴师,尤擅弹《广陵散》,只是性子腼腆,平日里很少登台。“苏姑娘肯来,真是帮了大忙!”他侧身让出位置,“老先生还在后台休息,要不要请他出来配合?”
苏晴摇摇头,将古琴放在琴桌上,指尖轻轻拂过琴弦:“不用麻烦老先生,我弹一首《渔舟唱晚》吧,这首曲子节奏轻快,适合让大家放松。若是有会打节拍的,也可以上台来配合。”
台下立刻有人响应——穿粗布短打的汉子站起来,手里拿着一副竹板:“姑娘,我会打竹板,能不能跟你配合?”苏晴笑着点头,汉子兴冲冲地跑上台,站在琴桌旁,跟着琴音的节奏试了试板点。
随着苏晴指尖落下,第一声琴音便如清泉出山,在夜色中流淌开来。起初是缓慢的节奏,像夕阳下的渔船缓缓靠岸,竹板的“嗒嗒”声配合着,像是船桨划水的声响;渐渐的,琴音加快,竹板也跟着提速,仿佛渔民们看到满舱的鱼虾,欢笑着收网;到了高潮处,琴音如银铃般跳跃,竹板打得又快又急,台下的观众忍不住跟着点头,有的孩子甚至踮着脚,跟着节奏拍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